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李永泉 西行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襄垣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西麓,上黨盆地之北,東以仙堂山、黃岩山與黎城分界;西以石磴山和沁縣相連;南以五陽山、麓台山、磨盤山、五贊山分別與潞城、長治市、屯留接壤;北和武鄉為鄰。2009年,襄垣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評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仙堂山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因建於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該山原名“九龍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圓20餘平方公里。登高眺望,重巒疊嶂,雲霧瀰漫,如九龍彙集。仙堂寺古樸莊重,雄偉壯觀,鑲嵌在半山腰上,寺側獨秀峰(翠微峰)突兀於群山之中。

仙堂寺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為仙堂山主要古建築之一,寺依山勢而建,靠石巖,臨深壑,四面環山,泉水縈繞,松柏蒼翠,環境清靜優美,寺址內外五泉湧出,故又名“五泉寺”,至今泉水仍婉蜒寺側。仙堂寺現為三進院落,中軸線由低向高,層層向上,整個建築,佈局獨特完整,錯落有致,從溝底登162級天梯到達山門,兩側設鐘鼓二樓。

黑龍洞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仙堂寺往南里許到達黑龍洞,名曰“洞天福地”,洞口有兩條巨龍騰躍而起。從月門入洞,有9個龍頭迎面伸出,個個口內噴水。再往裡走有一石平臺,臺上有一汪清水,龍嘴之水即源於此,當地人說此水可治百病,實為甘美礦泉水。洞後端的洞底盤石宛若兩條彎曲而臥的黑龍,傳為龍王夫婦的起居之地。洞前有龍王殿,內塑龍王像。

媧皇宮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峭壁上凌空而建媧皇宮一座,寬五間,為全木結構兩層樓閣。宮底層木柱林立,共32根交錯排列,柱頭補間斗拱密佈,重簷跋山頂,構造奇巧獨特。周圍高山峻嶺相襯,猶如古畫中的玲戲小屋。

永惠橋

永惠橋俗稱北關橋。永惠橋是一座單孔青石結構的拱形橋,橋南北長33.6米,東西寬8.34米。橫跨於襄垣縣城北門外的甘水河上。永惠橋採用縱聯式砌築法拱劵技術,拱劵石以疊澀收分法壘砌,形成下大上小的立體式梯形結構的橋座,體現了我國古代拱形技術的科技水平。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據清乾隆縣誌載:永惠橋始建於金天會九年(1131年)。歷經明成化年間,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十九年(1838年)多次維修。現存永惠橋及附屬文物五龍廟山門、正殿、樂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靈澤王廟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創建於金大安二年(1210年)。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大殿、角殿、耳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山門、戲樓、鐘鼓樓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築為一體的建築群。

襄垣文廟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始建於金天會年間。現存建築有大成殿、東廡殿、藏書樓。大成殿始建於金天會年間,元代元貞二年將三間改建為五間。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斗栱為六鋪作單抄三下昂,樑架結構為五椽栿對後乳栿通簷用三柱。前簷裝修已被後人改制。

五龍廟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其創建年代不詳,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重建,明清時期均有修葺。廟坐北朝南,平面為方形,四合院,主要建築有山門、樂樓、正殿、東西廂房,佔地面積800平方米。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斗栱六鋪作,殿內樑架簡煉,用材較小。2013年5月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澤王廟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又名龍洞廟,始建於唐乾寧元年(894年),後歷經各代增修。現僅存正殿、獻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樑架結構為前乳栿對後四椽栿通簷用三柱。

石勒城遺址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位於襄垣縣城東北二十八公里的西營鎮城底村北,據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縣誌》載:“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進據襄國,稱趙王,後攻上黨,築城於城底村北,以積芻米,基址猶存。” 遺址內保存有天子廟、古井、洞穴遺址及各類陶器殘片、建築構件及三菱形箭鏃兵器等遺物,文化層堆積最厚處達4米之多。遺址保護完好,是研究東晉十六國時期羯族進居中原建都興國的重要實物遺存。

寶峰寺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始建於三國,是襄垣歷史上建寺最早、規模最大、工藝最精、名僧最多的寺院。東晉著名高僧法顯(襄垣人)曾在此出家。法顯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到西天(印度)取經的人,比唐僧取經早230年。他還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到達美洲大陸的人,比意大利人哥倫布早1080年。法顯在中外歷史上功勳卓著,聲名顯赫,被史學界和佛教界尊為“十大高僧”之一。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1945年10月,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率晉冀魯豫軍區指揮部由崔蒙移駐這裡,住在小東院孫樹章家。在這裡指揮了決定上黨戰役勝負的老爺山、磨盤堖打援戰和土落截擊戰,取得了上黨戰役第二階段的全面勝利。

涼樓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涼樓為襄垣八景之一,古名通天樓,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周文王曾在此研究天文、演易八卦,故又有八卦樓之稱。現存北魏、唐、宋石雕、石刻、東嶽廟、南豐寺及抗日戰爭初期老一輩革命家朱德、彭德懷、左權、楊尚昆等在景區南豐溝村留下的光輝戰鬥足跡均保存完好。“上黨連祠”,對研究上黨連氏源流,開闢尋根問祖旅遊觀光,更增加了景區的開發價值。特別是聞名晉、冀、魯、豫、陝,有上千年曆史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涼樓古會,會期不僅商賈雲集,人流如潮,而且是一大人文景觀。

襄垣掛麵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始於元大德年間,清康熙年間馳名上黨。60年代曾選入全國農業展覽會展出,製作工藝為全手工,食用方便,其特點為條細、耐煮、柔軟爽口。

襄垣半疙瘩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原名“酥絲餅”,色澤金黃,酥脆幹香,食後餘香,魅力無窮。它是取發酵麵肥摻入乾麵粉加鹼液揉勻扎透,製成橢圓形餅子胚,一切為二,放在鏊上用炭火烙烤而成的燒餅,因是半個餅子故稱“半疙瘩”。

襄垣灌腸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用蕎麥麵製成的,因色澤棕黑,民間百姓稱之為“黑皮麥團”。其營養豐富,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本草綱目》載“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洩瀉”。

襄垣黃土蛋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襄垣黃土蛋是用當地鮮雞蛋和多種中草藥(秘方),經砂鍋浸泡、蒸煮、再加以真空保鮮包裝、高溫滅菌而成。產品色澤均勻呈棕色,清香美味口感好,去殼蛋清呈土黃色,並隱現灰色斑狀藥點,軟硬適中,結體緊密,含人體多種所需之營養素。

襄垣紅土米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因產於上黨戰役主戰場磨盤堖一帶紅土地而得名,本品米色金黃,純淨飽滿,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紅土米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碾制精細,不需淘洗,溫水下鍋,蒸煮皆宜,米粥口感綿甜,回味悠長,米飯風味獨特。

葷湯素餃

千年古縣——山西襄垣

也叫"腥湯素扁食"。其特點是:葷湯香鮮味美,素餃清淡爽口,肉片肥而不膩,素餡淡而入味。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