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三藏法師”其實是濟南人 他出家的地方就在長清

義淨法師出生於公元635年,與玄奘法師一樣,他也曾到印度求取真經。不同的是,玄奘走的是陸路,而義淨則通過今天的“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印度。他一生先後譯出佛經107部428卷,與法顯、玄奘並稱為“三大求法高僧”,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並稱為“四大譯經家”,與鑑真大師並稱為“兩大醫僧”。由於歷史原因,今天的土窟寺已經不復存在。不過,在如今長清蓮臺山景區的北面,古時土窟寺的下院“雙泉庵”經過整修已重新更名為“義淨寺”。順著義淨寺拾階而上,便是募集數億元善款擴建的新寺。

為什麼要花巨資擴建新寺?義淨寺住持常淨法師說,義淨法師被譽為中國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是四大譯經家之一,他曾經重新翻譯《藥師經》、《金光明經》以及《金剛經》等佛經。以《藥師經》為例,它裡面記載的藥方,曾讓無數百姓受益。

常淨法師說,義淨法師所翻譯的作品對世界佛教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他的著作在佛教、民俗、地理、歷史、探險、交通、醫藥、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價值。同樣,山東大學佛學研究會主任陳堅教授也認為,義淨法師西行帶起了人們對與歐亞大陸繁榮的回憶,而且他所著的《南海內法寄歸傳》詳細記載了印度佛教的僧伽制度和戒律規定,他還在少林寺重結戒壇,為後世僧人整飭宗風,持律精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大眾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