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趙徽柔的歷史原型是誰 宋仁宗為什麼把她嫁給李瑋

趙徽柔是《清平樂》中的人物,她對應的正是歷史上的福康公主(兗國公主)。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的長女,生母是苗貴妃。眾所周知,宋仁宗子女稀少,有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宋仁宗只有福康公主這麼一個女兒,所以宋仁宗對她非常寵愛。那麼宋仁宗為什麼要把這枚掌上明珠嫁給才貌平平的李瑋呢?這還得從宋仁宗的身世說起。

清平樂趙徽柔的歷史原型是誰 宋仁宗為什麼把她嫁給李瑋

宋仁宗的身世十分離奇。宋仁宗生母是李宸妃,她最開始的身份只是劉皇后身邊的一位普通宮女。有一次,宋真宗來到劉皇后宮中,一時性起,就把劉皇后的這位俏丫頭給“幸”了,宋真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居然讓李氏懷上了龍子。孩子生下來後,劉皇后就把孩子據為己有,當作了自己生的孩子,李氏呢,因為自己地位低下也不敢有意見,默默地讓在一旁。這事兒,宮裡宮外很多人都知道,比如宰相呂夷簡就知道,只是大家都不說,所以仁宗一直以為劉皇后就是自己的親媽,史書上記載,他從小就叫劉娥為“大娘娘”,叫另一個養母楊淑妃為“小娘娘”,而沒有想到宮中還另有一位地位低下卻是真正的親生娘。真宗死的時候,仁宗才12歲,12歲的孩子當然處理不了軍國大政,於是就由劉皇后—現在應該叫劉太后了—垂簾聽政。這一垂簾聽政就是11年。

在對待李宸妃的問題上,劉太后確實是有些私心的,她命令李宸妃去給過世的真宗皇帝守陵,用隔絕親生母子的手段,來確保自己權力地位的鞏固。當然了,劉太后從本質上說還是善良的,也沒有做出太過分的事情,知道內情的人也都畏懼劉太后,沒有人敢對仁宗說出事情的真相。

清平樂趙徽柔的歷史原型是誰 宋仁宗為什麼把她嫁給李瑋

仁宗在不知道自己生母的情況下,與劉太后感情一直很好,劉太后病重的時候,仁宗日夜守在她的病床前,直到她去世。遺憾的是,劉太后錯失了一個機會,沒有在最後的時刻親口告訴仁宗他的身世之謎。

當年李宸妃死了以後劉太后吩咐按一般宮人的禮儀在宮外替這位妃子治喪。宰相呂夷簡正好在旁邊,卻極力建議要厚葬,把喪禮辦得隆重點。劉太后有些不以為然,呂夷簡說:“太后如果不想您家裡的劉氏族人今後有好日子過,您儘可以不聽我的話;如果您為自己的族人考慮,那麼喪事一定要隆重。”

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劉太后也不能不加以考慮,她意味深長地看了呂夷簡一眼,就讓呂夷簡去操辦這件事。呂夷簡果然把這個李宸妃的喪事辦得規格超乎尋常,而且他還密令經辦人員,用皇太后的服飾替李宸妃裝殮,用高檔的水銀保持屍體的完好。

這一切,當時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以為呂夷簡是小題大做。

第二年,劉太后也死了,宋仁宗跟母親的感情很深,哭得很傷心。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卻告訴他:劉太后並不是你真正的母親,你的生母是去年去世的那個李宸妃。而且,更有人說,李宸妃是死於非命的,言下之意,是指劉太后害死了李宸妃。

自己活了這麼大,貴為天子,居然連生母是誰都不知道,宋仁宗的感情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對劉太后的哀悼,轉而變成怨恨,他親自來到安葬李宸妃的地方哭拜祭祀,尊這位去世的生母為皇太后,然後,又迅速派兵包圍了劉太后家人的府第,要徹查李宸妃的死因。山雨欲來風滿樓,搞得東京汴梁的朝野都驚心動魄。

清平樂趙徽柔的歷史原型是誰 宋仁宗為什麼把她嫁給李瑋

追查工作做得很仔細,最後到了開棺檢驗的地步。到這個時候,人們才佩服呂夷簡的先見之明,他是知道內情的呀!

當宋仁宗哭著打開生母的棺材時,卻見生母穿著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銀的養護下膚色如生,沒有毒殺和謀害的痕跡,可見劉太后害死李宸妃的傳言是假的。宋仁宗這才下令撤去包圍劉府的兵丁,並且親自到劉太后靈前焚香祭拜,對劉氏族人仍然恩寵有加。而李氏族人當然也是雞犬升天了:李宸妃的弟弟原本是個衣食無靠的小工匠,自從被皇帝認了孃舅,一路扶搖直上,做到了“使相”,也就是榮譽宰相的位置。這還不夠,宋仁宗還做主把自己最喜歡的女兒,也就是福康公主趙徽柔下嫁給李宸妃的弟弟的兒子李瑋。所以趙徽柔和李瑋的婚姻是一樁政治婚姻,實質上是宋仁宗為了彌補自己對母親的虧欠。

但是李瑋不僅無才無貌,性格也沉悶無趣,憨厚老實,就像一個榆木腦袋,對男歡女愛之事不上心。另外,李瑋把趙徽柔當作高高在上的公主而不是妻子,在趙徽柔面前,李瑋畏畏縮縮,生怕惹怒公主。因此趙徽柔對李瑋沒有感情,也看不上他,而且也越來越討厭他。兩人雖然最後還是圓房了,但一直沒有孩子。宋神宗繼位之後,公主鬱鬱而終,享年33歲。公主死後,宋神宗追究李瑋的責任,李瑋被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