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遺”花兒傳承百年:鄉間野趣登上大雅之堂-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青絲垂柳夾野塘,農夫村女鋤田忙。輕便一揮芳徑去,漫聞花兒斷續長。”

明代詩人高洪所作《古鄯行吟》中的詩句描寫了當時古鄯地區(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民眾唱花兒的情景。

據悉,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以愛情為主線,多方面展現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廣泛流傳於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中國西北部省區,是漢、回、藏、保安、撒拉、土等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

“幼時,我父親、舅舅那輩人在田間幹活時都會哼唱幾句花兒,當做勞累時的消遣。”今年36歲的民和縣藏族花兒歌手索南孫斌說,他與花兒結緣已近30年。

索南孫斌七八歲放牛時,偶然聽見父親孫林祥和當地的老人唱花兒,他就偷偷學了幾句。

那時,孫林祥雖喜歡花兒,但每次都只偷偷唱,他認為花兒最多算是鄉間野趣,上不了檯面,不想讓索南孫斌學。

但青海春晚上青海花兒省級傳承人“花兒王子”馬俊的表演卻讓索南孫斌下定決心去學。

家裡黑白電視上播放著馬俊高亢悠長的歌聲,8歲的索南孫斌被深深地吸引,心底萌發出學花兒的念頭。17歲的他不顧家人反對,加入青海省馬俊花兒藝術團正式學唱花兒。

“剛開始父親很反對,他覺得唱花兒沒前途。但後來我找到了和花兒有關的工作,並且現在小有名氣,父親不再反對,甚至為我如今的成就感到驕傲。”索南孫斌說。

2006年,花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花兒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兒成為了世界‘非遺’,登上了‘大雅之堂’。但目前有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青海花兒歌手斷層現象嚴重,缺少年輕歌手。”青海省文化館調研部主任冶英生擔憂地說。

青海省文化館調研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約有400餘名較有影響力的花兒歌手,但大部分皆為“60後”“70後”。

為了呼籲更多年輕人學唱花兒,青海省文化館自2004年起已成功舉辦十七屆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等各類花兒演唱活動,並曾先後前往北京、天津、廣州、西安、四川等地參與花兒演出。

在索南孫斌看來,花兒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如果沒有去唱花兒,可能我現在就是個普通的放牛娃。”索南孫斌說,“但因為花兒,我還去過北京、香港、澳門、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地表演,這些經歷是從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

索南孫斌對花兒的熱愛深深感染了女兒孫毛措。彼時,未滿5歲的孫毛措會不由自主地哼唱幾句花兒,這讓索南孫斌很是驚喜。

“可能是我和她媽媽有時會在家裡唱花兒的緣故,她在這種氛圍里長大,逐漸就喜歡上了花兒。”索南孫斌說,孫毛措5歲開始跟他正式學唱花兒,現已多次參加大型花兒演出活動。

孫毛措也曾在學校表演花兒,但很多同學表示聽不懂,也欣賞不來,但她並未受此影響。“我喜歡花兒,一點都不覺得學唱花兒辛苦。”孫毛措笑著說。

“花兒是世界‘非遺’,但現在學花兒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很多小孩都不知道花兒是什麼,我培養她也是想將花兒傳承下去。”索南孫斌說。(文思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