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二萬頭生豬被請上了“樓”實現零汙染排放

“母豬上樹”常被用來形容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廣東省清遠源潭鎮高塘社區一家養豬場沒讓豬上樹,而是讓豬上了“樓”,還解決了養豬場環保汙染的煩惱,成功實現零汙染排放。

廣東清遠:二萬頭生豬被請上了“樓”實現零汙染排放

清遠市佳興農牧有限公司,去年7月新建的一個養豬場位於清城區源潭鎮高橋社區黃溪自然村,12座嶄新的豬舍整齊地排列在村裡的一座山頭上,從遠處看這座新豬場與普通豬場並無兩樣,但走進豬場裡頭一看,裡面可大有門道。

與普通養豬場不同的是,12座新建的豬舍都建成了“樓房”,分上下兩層,中間用漏空板隔開,豬場存欄的20000餘頭生豬全部都被請上了“樓”,底下一層則被鋪上了厚度約1米的木糠。

廣東清遠:二萬頭生豬被請上了“樓”實現零汙染排放

為什麼要將豬請上“樓”呢?佳興農牧董事長鄧書文稱,這樣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養豬場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傳統養豬場帶來的環保問題一是汙染水源,其次就是有異味,汙染空氣。將豬請“上樓”後,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通過漏空板直接就流到了底下一層的木糠裡。這樣就減少了傳統養豬場在養殖過程中用水沖洗豬舍的環節,沒有廢水外排,同時豬糞便混入木糠裡發酵,也解決了傳統養豬場裡的臭味問題。

傳統養豬場裡達到2萬頭的話,每天要用到的水量大概是500噸左右,這就意味著養豬場每天將產生500噸的廢水,而這些廢水全部都要進行處理之後才能排放。現在採用新的模式後,除了每天豬喝的水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用不到水。

傳統養豬場裡隔著數百米都能夠聞到豬場散發的臭味,在佳興農牧新豬場裡走一圈發現,豬場基本上聞不到異味。每個豬舍裡都有自動翻耙機,新掉落的糞便翻耙後全部都被埋入了木糠裡,沒有異味飄出來。僅在豬舍排風口處稍微有異味,但離豬舍百米遠後基本上已沒有任何味道。

豬糞便與木糠經過約一年的發酵後就是很好的生物肥料,這些肥料經過處理後也可以銷售出去。這就意味著養豬場成功實現了零汙染源排放,同時還獲得了收益。

廣東清遠:二萬頭生豬被請上了“樓”實現零汙染排放

鄧書文介紹,新的養豬場投入達到了3800萬元,其中世行貸款項目按高床豬舍建築面積平均每平方米補貼200元,總共解決了800萬。採用這樣一種模式前期固定資產投入較大,這也意味著要達到一定規模的養豬場才能夠承擔得起。 項目建成後佳興農牧也成為粵北首家採用高床發酵生態養殖模式的養豬場。“我們願意採用新的模式,除了是因為政府對養豬企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外,也是希望企業能夠承擔起應盡的環保職責。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