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討厭時間管理——什麼是真正有效的計劃

其實我不喜歡計劃,不管是簡單的任務清單(to-do list),還是番茄工作法,乃至各種包治百病的GTD策略。這些對我都沒用。對解決問題也沒用。

各種GTD或時間管理技術都基於三個前提:


前提1,人和機器一樣,可以隨時ON/OFF。番茄在這一點上最激進: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其實我工作上節奏的時候,連肚子餓都可以忍受,為什麼要休息5分鐘?而沒有頭緒的時候,埋頭一口氣苦幹25分鐘就有效嗎?


前提2,對目標分而治之,降低複雜性。把一個複雜的目標,逐層或逐步劃分成較小較簡單的目標,逐一解決。於是計劃實現。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確十分正確的策略,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問題就在於,它往往被上升為一個萬能策略。但分解不應該是第一步,理解才是第一步。分解也不應該是第二步,反思是第二步。對問題的分解至少要經過慎密的理解和反思才可行。如果在對目標理解有問題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龐大的分解計劃,並一項項跟進實現。只是在用時間管理方法有效率的浪費時間罷了。


前提3,你瞭解你面對的問題,你只需要埋頭工作。但只要你面臨的是真正的問題,計劃就會從根本上失效。比如說,你要想證明一個你還沒頭緒的數學定理,或努力把一個點子發展成一篇小說,並不會因為你用了GTD或沒有用,數學定理或寫小說就變得更簡單或更難。時間管理技術不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因此也不會讓你能夠解決你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它至多保證你看起來沒有浪費你的時間,但只是看起來而已。要進行創造性思考的話,你的時間表上寫什麼都是白寫。


吐槽完了時間管理,簡單說說什麼是我心目裡有效的計劃。


眾所周知,訂新年計劃,只需要定春季的計劃就好了,這樣春天克服心障開始動手,到夏天發誓不再拖延,到秋天因為羞恥加倍努力,到冬天拾遺補缺最終完善,春季計劃就真的完成了。

這個段子是說人定計劃,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執行力,最後要花幾倍的時間去完成。

問題在哪呢,時間管理軟件認為是人的執行力的問題,努力讓你在春天就把春季計劃完成。

其實是計劃的問題。天氣預報只能預報幾天之內,人的計劃沒道理可以比天氣更易於預測。


需要接受不存在完美的計劃,真正有效的計劃是有彈性的計劃,隨時接受反思,不斷更新的計劃,瞭解自己邊界的計劃(即不逾越,不規劃知道的不可控因素,並知道自己必然的不知道,為此做好Plan B),尊重Deadline的計劃。(尊重Deadline不是讓你把時間規劃到它前一天,而是讓你把時間規劃到留一半。。因為你還不知道不可控因素會怎麼消耗掉多餘的時間)


最後說個故事,我大一到大三,天真爛漫,不知獎學金無論GPA,沒課的時候都泡在校圖書館裡,看書累了睡覺,睡醒了看書,自以為是個好學生。升到大四了才發現因為輕忽某兩門專業課,丟了本系保研資格,於是在10月初決定考研。剩下3個多月複習時間,我國慶一開始就定了個狂飆突進的複習計劃。果然才兩天就發現跟不上進度,於是不斷調整不斷修改這個複習計劃,中間還歷經了好幾次複習進度的崩盤,但因為幸好時間上留了餘地。最後依然在3個月裡把各種需要複習的東西視不同重要性過了一輪或N輪。最後據說很難的考研我分數還不錯。說起來我當時完全不知道GTD這些東西,都是自己摸索著來。


為什麼我討厭時間管理——什麼是真正有效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