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文/王和聲

民國前二百六十八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明代思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崩駕,明朝遂亡。於是,清世祖就遷都北京,入主中國,是為順治元年。第二年,清兵大舉侵犯揚州,明末督師史可法率諸文武官員和清兵力戰,不能敵。揚州城就此陷入清兵之手,史可法曾引刀自刎,但卻沒死,不久,就給清兵害死了。清兵佔領了揚州,就大肆屠殺,繼而乘勝渡江略取南京,福王和馬士英在倉卒間出奔,有數百文武官員,竟相率向清兵投降,福王逃到蕪湖被清兵所擄,也就在此一役中殉國了。

  清兵既平南京,明代總兵鄭鴻逵就擁兵南還,到了杭州,和唐王聿鍵相遇。鄭鴻逵就和何楷、蘇觀生等人由杭州奉唐王入福建,這時,閩紳黃道周和鄭鴻逵的哥哥原任福建都督的鄭芝龍、福建巡撫張肯堂等人,就迎請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唐王聿鍵即位之後,福建、浙江、廣東、廣西等地都擁護和依附了過來,聲勢頗為振作一時的。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這時,施琅是鄭芝龍的部將,隆武帝授任他為左衝鋒,仍舊隸屬於總兵鄭芝龍的麾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一六四六),唐王和王妃在汀州被清兵所捕擄,清兵就挾著唐王和王妃襲犯福州,王妃不堪受辱,投水而死。唐王被押至福州時,也不屈殉國。鄭芝龍因早已受清廷的招撫,這時,他也正式的上表向清廷投降了。

  鄭芝龍既降滿清,左衝鋒將軍施琅,帶著他的殘餘兵員,隨鄭成功據守金門和廈門兩島,奉明朝的正朔。後來,他因為和鄭成功私人間有點小意見,竟離開鄭成功而投降清廷去了。

  清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立於肇慶的桂王永曆帝,還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這時,鄭成功正從金、廈率領水軍北伐,不久,因兵敗面再退據金、廈。鄭成功乃於一六六一年(清順治十八年)率軍襲取臺灣。第二年,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臺灣就在這時候從番夷的手中光復了過來。也就在這一年(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鄭成功在臺灣逝世,他的兒子鄭經繼承他的遺志。清廷以為有機可乘,曾經數度的諭命福建總督李率泰飛函給鄭經勸降,均遭鄭經嚴詞拒絕,並出兵侵襲閩粵各地,號稱“十萬大軍”。後來被清臣姚啟聖、賴塔的部隊兩路夾襲,因此再退兵臺灣,這時,鄭經氣沮非凡,不久也就鬱郁而逝。這是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的事,鄭經逝世後,由他的兒子鄭克塽嗣位。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鄭經的確是想繼承他父親鄭成功的遺志,振作一番的,無奈壯志未酬。傳到他的兒子鄭克塽,宵小用事,這鄭克塽沒有他祖父和父親的魄力。而清廷對於臺灣,志在必得,清康熙二十二年,大臣李光地(福建省安溪縣人)就向康熙帝玄燁推薦降將施琅,說他可平臺灣。玄燁立即授給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率領精兵,於康熙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六月,渡海襲擊臺灣,鄭克塽的部將劉國軒戰敗,鄭克塽遂出而乞降。

  施琅以平臺有功,由水師提督加授靖海將軍靖海侯,世襲不替。康熙帝還派遣使臣賜給他御用的冠服,一時寵眷無比。他死時六十歲,清廷又追贈他“太子少傅”,諡號“襄壯”。

  查考施琅的出身,他是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石獅衙口鄉人。字尊侯,號琢公,自少即入伍從戎,相貌相當魁梧,膂力絕人。在當兵之前,曾把他村中祠堂外的兩座守門石獅子抱離了數十尺,然後又再抱回原處。明末,由行伍而升至將軍,明室對於施琅,可算是不薄了。可是,他為了和鄭成功私人間的微嫌,竟然絕裾而去降清,後來更率軍攻取臺灣全島,打垮了鄭成功的反清基業。在軍人的氣節上來說,他是屬於“善變”和“辱節”這一類型的了。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施琅因為平臺有功,聲色犬馬,盛極一時,就在泉州城內開闢“四季園”,分別四季的景物,建造了四座大花園。在承天寺的右邊,開闢一座“夏園”,裡面有亭榭樓閣,假山荷花,還有一個相當寬大的水池。清末的“清源書院”就是這“夏園”的遺址,到了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僑資在“清源書院”原址創辦“晉江公學”,筆者少時曾就讀其間,環境十分幽美;另外的一座“芳草園”稱之“春園”,是建築在新門街仕公境,假山梅圃,堂室亭池,都很完整。在清末時改為“崇正書院”。至於其它的“秋園”和“冬園”,因為年代久遠,復未加以利用,舊跡多已湮沒。據故老的回憶,泉州城西南方的新門街下庫巷邊,也有一園,筆者居鄉時曾好幾次前往探索,可是,那地方已經沒有什麼古老的建築物存在了,只有一口大水池還充滿了汙水,相傳這口水池的池床是用錫漿鑄鋪的,但已無可證實了。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泉州城有七個城門(當抗戰前,政府準備修築一條“環城馬路”,已把城垣拆了),除了東、南、西、北四城門之外,還有新門、塗門和小東門。施琅也是一個狡獪之徒,因為他是明朝將軍而投降清朝的,雖然顯赫一時,但是,他的內心還是始終不安的,時刻在防備著有人對他不利的行動,甚至連自己的後事,也不放心。於是,在他的遺囑裡,特別提到有關墓地的營葬問題,要他的家人準備七具同樣的棺槨,在他死後,不分彼此的同時安葬在七個城門外的墓地,故作疑冢。每處的墓道、石碑等等,都大勒著“靖海將軍靖海侯”的官爵。但聽說,施琅的實際墓穴是在北門外的朋山嶺後麓,清末時期,曾被盜墓者所發掘,用利器挖穿地道而入,獲有大貝珠和金寶之類很多。至於新門外的施琅墓,是在南安縣界的坑柄鄉,所佔的山地很大,有御賜祭葬的碑亭和翁仲、石獸、牌坊。石坊上橫雕著“彰信敦禮”四個大字;東門外的施琅墓則在虎窟山,都是很壯大的。

  施琅的“侯府”,建築在城內東門袞繡裡瑞應境他的“冬園”附近,府第高大,面積廣闊。抗戰之前,他那個“侯府”多已塌壞了,只有一座中堂還存在著,堂內龕前有施琅的二座塑像,一座是塑的壯年時期;一座則是塑老年時的像,都是穿戴紅纓龍袍,端坐在那兒,體貌雄壯肥碩。堂中有一對檜木雕刻的對聯,上聯是“聖顧卻辭增百歲”;下聯是“恩褒留任指丹心”。

  由於施琅的”四季園圃”和“侯府”,就可見他當時奢侈之一斑了。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明末叛將施琅的奢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