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阿蒙”怎讓魯肅刮目相待

“吳下阿蒙”怎讓魯肅刮目相待


孫權勸學圖 (圖源網絡)


“吳下阿蒙”怎讓魯肅刮目相待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魯肅接任。魯肅到陸口,途經呂蒙駐地。當時,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兼任尋陽令。魯肅為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他。有人對魯肅講:“呂將軍功名日益顯赫,你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應當去拜訪他。”於是魯肅拜訪了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受重任,與關羽鄰接,將要採取何種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呢?”魯肅倉猝回答說:“臨時看情況辦。”呂蒙說:“現在孫、劉雖然是一家,但關羽實在是個如熊虎一樣的將領,怎麼不預定計謀呢?”於是,呂蒙詳盡地分析了當時的利害。

據《資治通鑑》記載,當時魯肅聽呂蒙一番話後,“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吳下阿蒙”是時人對有勇無謀、學識粗淺的呂蒙之戲稱,然而現在魯肅完全改變了對呂蒙的印象,他靠近呂蒙,親切地拍著他的背,讚歎道:“呂子明啊,我真沒想到您的才能謀略竟達到了如此程度。以你如今的才略,已經不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也笑著說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兄長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從此,二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呂蒙,少時家境貧寒,未讀書傳,識字不多。他帶兵鎮守一方,向孫權“每陳大事,常口占為箋疏”,連一般文告、奏疏也不會寫。由於文化低,知識少,打起仗來,常常勇敢有餘,謀略不足。孫權評價他是“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其他將領,如魯肅、蔡遺等人,也因這個原因而對他多所鄙視。

吳主孫權在同呂蒙的長期接觸中,感到他是很有前途的將領,因此打算對他加以深造和提高,而深造的最佳途徑就是規勸他們學習兵書和史籍。據《資治通鑑》記載,“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孫權鄭重其事地找呂蒙談了一席話。他說:“你現在掌權管事了,應該認真讀點書,以增加知識,增強才幹。”呂蒙不以為然地回答說:“軍中事務如此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聽呂蒙的話後,耐心地勸告他說:“我並不是要求你們攻讀經書當什麼博士,只是希望你們多翻翻書以瞭解過去的事情。你們說軍務太忙,但能比我還忙嗎?我年輕的時候讀過《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差《易經》未讀。自從統領大事以來,又讀了《史記》、《漢書》、《東觀漢紀》等三史和諸子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你們兩人都很聰明,只要讀書便會有所收穫,難道不應該好好去學嗎?!”接著,孫權又具體指導說:“你們應該趕緊讀一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和三史。孔子說,就是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來冥思苦想,也是沒有用處的,不如好好學習。當年光武帝在軍務繁忙的情況下,還是手不釋卷,現在那位曹操也自稱“老而好學”。你們為何不好好自我勉勵,求學上進呢?”

孫權這一番語重心長的勸告,使呂蒙等人受到很大震動,從此認真讀書,“篤志不倦”。一段時間下來,學識上便大有了長進,史稱“其所覽見,舊儒不勝。”據西晉虞溥《江表傳》記載,孫權見呂蒙等將領折節好學,才幹與日增長,感到滿心喜悅,慨嘆道:“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所以,就連原先輕視呂蒙的魯肅,也就此改變了認為呂蒙“但有武略”的看法,稱讚呂蒙是“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了。


“吳下阿蒙”怎讓魯肅刮目相待

《孫權勸學》連環畫


東漢末年,中原一帶群雄逐鹿,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北方的曹操以其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維持了魏國政權46年的存在;西南的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輔佐下保持了蜀國政權存在43年;而東南的孫權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群策群力的治國方略,讓吳國政權成為三國中存續時間最長的國家,時長為59年。吳國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複雜的政治格局下比魏蜀兩國“長命”,除了天時地利的因素外,人和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吳國人和的基礎,正在於最高統治者孫權的用人之道及藉此形成的一個以孫權本人為核心的治國智囊團。

作為有識之君和有遠見政治家的孫權,不僅有求賢若渴之心、能識千里馬之眼,還有育才之道,這在三國領導人中獨樹一幟。對人才的愛護、幫助、鼓舞、批評,激勵其奮發進取,是孫權育才之道的重要方法。

孫權對愛將的點撥和培養自有一套,對呂蒙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方面,以漢光武帝在行軍打仗時仍手不釋卷,曹孟德不顧年齡大仍勤奮讀書的事例教育他;更是以自己“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的切身體會和實際行動規勸他。另一方面,則根據呂蒙的實際情況具體指導他深造的最佳途徑,就是學習兵書和史籍,這就讓猛將呂蒙容易接受。

作為一名武將,兵書就是成長的食糧。古代兵書,既是對前代戰爭的總結和研究,又是後代兵家學習和借鑑前代用兵藝術的最重要的資料。一位名將的成長,既離不開實戰的鍛鍊,也取決於從兵書中汲取養料。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古往今來有成就的將帥,大多都重視對兵書戰策的學習。“張良所學,太公《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直》、《孫武》是也。”曹操自己承認“吾觀兵書戰策多矣”,說明那些叱吒風雲的軍事統帥,同“觀兵書戰策”有著淵源,其成長過程中都伴隨著兵書的墨香。所以,歷史上將帥讀兵書,學戰策,蔚為成風,代傳佳話。孫權教呂蒙等武將讀兵書史冊,可以說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例。

孫權教武將讀兵書和史籍,對於將領增長學識,完善用兵指揮藝術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這一點在呂蒙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他日後之所以能夠“譎郝普,禽關羽”,建功立業,名震一時,當與其“學問開益,籌略奇至”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孫權教將讀兵書的故事,歷來為後人所稱道。如何惜才、愛才、用才而又不忘育才,孫權規勸猛將呂蒙讀書的史實,將給我們以有益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