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他偽造外交照會哄騙慈禧,結果卻當了替罪羊

1899年,繼戊戌變法失敗後,垂簾聽政已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突然在這一年立了年僅15歲的愛新覺羅·溥儁為大阿哥,並開始計劃廢黜光緒帝,改立溥儁為皇帝,而登基時間也被她個人定為1900年的元旦。消息傳出後,多位外國公使對此提出了抗議,表示自己絕不會承認溥儁這個“新皇帝”,後來在洋人的逼迫下,慈禧只得暫時停止了這個廢立計劃,但溥儁的父親載漪卻不願意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的慈禧太后雖然把持著朝政,但終究難免一死,而自己的兒子到時候也正值壯年,一定會帶領大清再次走上輝煌,但現在由於洋人的阻擾,這個計劃恐有流產的危險,於是載漪為了能夠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走上了一條“絕路”。

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他偽造外交照會哄騙慈禧,結果卻當了替罪羊

愛新覺羅·載漪,清朝元老宗室,道光皇帝旻寧之孫,從輩分上來說是光緒帝的堂兄弟,早在少年時期,他就不喜歡讀書,且為人剛愎自用,當官後,載漪便以“主戰派”的身份正式進入權力中樞,出任御前大臣,後來義和團運動爆發,載漪便立刻抓住機會,與莊親王載勳等人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力勸慈禧對外要以強硬的態度對待。剛開始,慈禧對他們的想法並不認可,但載漪卻依舊我行我素,照樣每天入宮遊說慈禧,並極力向太后稱讚義和團能御槍炮之法術甚靈(其實都是騙人的)。

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他偽造外交照會哄騙慈禧,結果卻當了替罪羊

慢慢地,慈禧也開始相信了載漪的“謊言”,不僅允許義和團成員自由出入北京等京師重地,還將軍、政、外交等大權統統交給了載漪,除此之外,慈禧太后還將他的長子溥儁立為了“皇儲”,但很快這項決議就遭到了洋人們的強烈反對,而此時已經手握大權的載漪卻根本不將這些搗亂的洋人放在眼裡,他一邊苦勸慈禧太后對外宣戰,另一邊也加緊調集義和團進京勤王,結果這些“義民”卻率先朝洋人、甚至國人舉起了屠刀。面對清廷的不妥協以及義和團的“挑釁”,以英、法、德、俄、美、日、意、奧這八國為首的殖民者便開始組建聯軍,從渤海灣登陸,鎮壓義和團。聽到洋人出兵的消息後,慈禧舉棋不定,於是便在朝會上和諸位大臣展開了討論,兵部尚書徐用儀和戶部尚書立山等人便主張“剿滅義和團”,以免惹惱洋人,但載漪和大學士剛毅等王公大臣卻主張宣戰。

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他偽造外交照會哄騙慈禧,結果卻當了替罪羊

就在這時,八國聯軍攻陷了大沽口,於是載漪就指使軍機章京連文衝偽造了一份列強給清政府的外交照會,提出了嚴重危害國家主權的要求來迫使慈禧下定決心,其一:指明一地由光緒居住,其二:由列強代替清政府收取各種錢糧,其三:替清政府掌管全國軍隊,其四:歸政給光緒皇帝。結果不出載漪所料,慈禧聽了這個消息後勃然大怒,馬上召集御前會議,下詔宣撫國民,並正式向列強“宣戰”,而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慈禧還下令將“主和派”的徐用儀、立山、聯元等人斬首,可強硬的態度和血肉之軀卻根本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堅船利炮,很快,侵略者就打到了家門口,載漪的計劃徹底宣告破產,只得跟隨慈禧太后一同逃往西安。

為了讓兒子當上皇帝,他偽造外交照會哄騙慈禧,結果卻當了替罪羊

1901年9月7日,慈禧太后派出李鴻章等人與各國列強簽訂了中國歷史上最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並按照洋人的要求懲辦此次事件的“禍首”,不僅誅殺了多位朝廷命官,還將“權臣”載漪、“皇儲”溥儁流放到了新疆伊犁,直到張勳復辟,載漪才重獲自由,後於1922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6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