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都挺好》結束了,倪大紅變倪太紅了,但是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似乎才真的剛剛開始。

之前的劇情裡觀眾跟蘇明玉同仇敵愾,恨不得她能用復仇女神的姿態降臨,把原來傷害過自己的人——儘管是家人,全都一一折磨得肝顫,要他們懺悔,痛不欲生,承認自己是混蛋,不承認就去死。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結果到頭來該死的都沒死成,而復仇女神明玉居然不僅原諒了一直虧待她的家人,還選擇辭職在家照顧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號稱要為他找最好的醫院用最好的藥。

大哥為了小家回美國了,二哥為了自己闖蕩世界去了,父親口口聲聲說明玉最委屈,可還是把能給的都給了兒子,把自己一個磨人的病軀強行塞給了“最委屈”的女兒,因為“你最有錢過得最好”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開始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明玉最後會成了真·聖母(此處無貶義)吧,蘇大強只不過是發病的時候用一個破爛習題冊就能讓她哭得不能自拔,瞬間放下了之前所有的不滿,她多麼缺愛啊,家裡人還能這麼對她,真的有良心嗎?

所以真情實感的網友立刻炸了,關於該不該原諒

的話題也瞬間上了熱搜。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認為不該原諒的,當然覺得這是編劇強行按頭講和,這家人之前那麼多矛盾,那麼奇葩的父子三人說洗白就洗白,窟岔一下就洗心革面,前面那麼多都白罵了?

這不僅常識上根本講不通,而且也把這麼多年明玉受的苦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了,好像不原諒反而明玉的不對了,憑什麼啊?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認為可以原諒的,理由則是這屬於明玉自己的選擇,別管她怎麼選,都是她自願的,她既然願意奉獻,別人就沒立場指責她。

再說很多人跟家裡人的相處方式都是這樣,恨歸恨,不滿歸不滿,但關鍵時刻還是向著家裡人。父母對自己再不好,稍微有點溫情流露就能感動半天,足夠消弭之前很多的不愉快,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

尤其是當網友們分析出來,當年蘇大強攢私房錢被罰跪,其實是為了給明玉買練習冊的時候。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畢竟是一家人”,這難免讓我想到了1988裡的臺詞,不管怎麼樣,家人還是家人。

德善爸爸說自己是第一次當爸爸沒有經驗,很多人包括我感動得要死。可是仔細一想啊,他給寶拉當爸爸才是第一次當爸爸,對餘暉也能開小灶,怎麼就獨獨虧待了德善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德善發火歸發火,還是不忘給家人帶了禮物,根本就沒有記恨他們,儘管父母后來在煤氣中毒的時候又忘記了她~~~

在1988這樣溫情的劇裡都藏著這樣不經意的小虧欠,何況是真的有矛盾的家庭?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都挺好》雖然bug眾多,但它貢獻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在豆瓣把“父母皆禍害”小組關閉了之後,在輿論還是普遍宣傳“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時候,它還能給我們展示了真的有虧待孩子還不以為意的父母,真的有受了委屈不想原諒父母的孩子,這讓很多人心有慼慼。

如果不看討論,很多人都不會知道天底下有這麼多人的童年是殘破的,作為女孩受到父母完完全全的忽視甚至虐待,有的男孩也一樣遭受非常不可思議的苛待和控制。而大家平時表面上也都是嘻嘻哈哈,一團和氣笑著就過去了,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真的太艱辛了。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以前看過一種觀點,認為“你都可以原諒劈腿的男女朋友,為什麼就不能原諒父母”,而且這種觀念點贊量非常高。

可是細想來男女朋友跟父母並不是一回事吧?

男女朋友沒有必須愛你的義務,不愛的時候可以正大光明說不愛了,他們的人生就跟你不再有關,你傷心欲絕割捨不下還會有人說你腦子不清楚。

但父母呢,他們沒有諮詢你的意見就把你帶到世界上來,這本身就是一種虧欠,可在很多父母看來這反而是他們的“恩德”。再加上傳統道德里父母表現得不那麼愛孩子,是對孩子的一種鞭策,因為“不能讓你太驕傲”,但孩子如果表現出不那麼愛父母,則是絕對的大逆不道。

原本就不是平等的感情,談什麼對比呢。

(本圖作者為微博用戶@馬里奧小黃)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蘇明玉最後選擇了原諒,很多人認為是“她有選擇原諒的自由”,但既然是所謂的“自由選擇”,那麼就最好應該有一個前提:

她原諒,還是不原諒,都真的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一個非常危險的比方,現在有個msl姑娘跟你說,我自願選擇戴頭巾,你覺得這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嗎?

現在的問題是,傳統道德對這種“原諒”和“奉獻”還有“犧牲”特別鼓勵特別歌頌,尤其是對女性、母親,還有各個被賦予高尚道德的職業。這直接代表了官方和民間輿論的態度,這樣的結果也就導致好像如果不選擇“原諒奉獻犧牲”,就不夠具備美德,甚至要被譴責。

那些對苛待自己的家人選擇“不原諒”的,可能一輩子要揹負“冷血無情”和“不孝子孫”的罪名,他們將來遇到什麼坎坷,都跟他們跟家庭關係不夠好有關。

“你的心怎麼這麼狠的啦!”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而無數選擇了“原諒”的人,也沒有得到心靈的安定,他們要麼是被輿論脅迫,因為不原諒就是自己的自私無情;

要麼就是被親情牽制,說到底還是血親,也實在沒辦法真的割捨父母家人;

即使真心選擇了原諒,到頭來心中也是意難平的,他們時常質疑自己做出如此“犧牲”,究竟是不是值得。

更何況他們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蘇明玉這樣能用錢砸死家人的條件和底氣。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在這種情況下真的要逼自己表態到底是不是要“原諒”,並不是特別理智的事情,而“原諒”和“不原諒”也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甚至不是非要存在的選擇。

你不能不承認父母和家人的存在,但家庭裡的事情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家庭成員之間彼此都覺得自己才是忍辱負重的那一方,都在等著對方給自己道歉,蘇明成還覺得蘇明玉冷血無情,自己最孝順體貼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既然可以有理由討厭任何傷害我的人,為什麼這些人就不可以是父母?父母就不會傷害孩子嗎?

不要急著相信雞湯裡認為的“厭惡”是一種無用的負能量,厭惡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不一定非要有,但真的有了你不需要立刻把它們處理掉,以追求一種“陽光健康”的心態。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都挺好》的原著最後,誰也沒有旗幟分明地選擇“善良”和“原諒”。

蘇明哲發現自己不具備當頂樑柱長子的資本乖乖回美國顧小家去了,蘇明成跟朱麗形同陌路,他出去闖蕩下落不明。

蘇大強沒有“洗白”成可憐的阿耳茨海默慈父,依舊是個自私的作逼,大年夜沒從兒子那裡得到安慰,吃壞肚子還是靠蘇明玉送去了醫院。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蘇明玉想好要跟家庭徹底脫離關係只跟石天冬好好過,卻莫名其妙收留了蘇大強:

阿耐《都挺好》

蘇家母親最看重的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守著美國的小家,一個兒子下落不明,最後還是她這個處理貨管著蘇家。命啊……

她原以為自己會火氣十足,起碼找到明哲明成罵一頓,可她其實想都沒想過發火,她雖然有些鬱悶,可還是平靜接受這個事實了。

……

與蘇家其他人的關係,也別避之唯恐不及了,既然都是姓蘇,怎麼能避得開去。親情是撿不回來了,大家淡淡如水地交往吧,她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她和石天冬幸福就行了。

可她忍不住看看化妝鏡裡的自己,又看看後面父親的臉,越看越無相像之處,她連自己是不是蘇大強的女兒都還沒搞清楚呢。她看來只有糊塗到底了。

沒有選擇原諒,因為沒辦法原諒,但也沒有真的不管,畢竟是家人。這才是很多人的人生裡會出現的常態吧?

沒有懺悔,沒有反轉,沒有洗白,人人還是顧著自己,把麻煩儘量讓渡給別人。一家人沒有辦法和和美美共享天倫,能相安無事已經是不錯的結局。

可越是這樣不問態度,只看著情況選擇性地合理相處,才越可能相處長久不是麼?

至於別人怎麼看,除非他們能幫你改善現狀,其他都請閉嘴滾開。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所有的關係發展到最後,如果還要強求詢問:你愛不愛我,怪不怪我,原不原諒,就真的太沒意思了。

不是所有人都跟親人有難以割捨的深厚情誼,即使原來相處得很好,疾病、財富還有很多瑣碎雜務都會消磨人的感情。

很多人看起來活得熱鬧,其實到頭來本質還是個孤兒,如果不能學著自己跟自己過,不能把自己看成一個完全獨立不需要依附任何形式的情感而存在的人,就永遠沒辦法從這種“和解”的迷思裡掙脫。

事實上到頭來,你越獨立,才越有可能跟過去讓人不快的一切和解。

起碼你得像蘇明玉這樣,有足夠的錢和能力,可以讓你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過,可以用錢換來你想要的待遇,包括親人的笑臉和子女的善待,再去考慮“原諒”的問題吧?

原諒親人?你連自己都還沒處理好呢

趙小藝原創

歡迎勾搭,歡迎轉發

轉載要提前告知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