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Hi,今晚想給大家推薦一部自傳式紀錄片《拉姆·達斯:歸途》(《Ram Dass,Going Home》)。

影片由擅長拍攝藝術家紀錄片的美國電影人Derek Peck*執導,記錄全球心靈導師 Ram Dass在夏威夷茂宜島度過的暮年日常、病中憶述和生命體驗。

影片在2017年入選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初選名單,2018年正式上映。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以Ram Dass為主角的《歸途》,註定不完全是電影,如他被歸類為「新世紀」流派的音樂一樣,更多的是帶給觀眾/聽眾奇妙的冥想體驗。

Ram Dass-Nature.m4a來自瑜伽YogaJournal00:0003:08

影片長僅31分鐘,很適合午後或者睡前留半個小時觀看。

我在一個工作日午後無意中看到這部電影,此後每當我希望從影像中獲得平和與能量,《歸途》便是首選。

關於愛、生和死,正是《歸途》嘗試傳達的主題。

它還是一部關於記錄Ram Dass圍繞「存在」議題發散思考的短片(A Short Film about Being)。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如你所知,Ram Dass原名理察.艾爾帕(Richard Alpert),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的波士頓猶太家庭,曾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哈佛超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

他因服食致幻藥物(LSD)及推廣其作用被大學解職,在六十年代前往印度拜尼姆·卡洛里·巴巴(Neem Karoli Baba)為上師,他親切地稱上師為Maharaji。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Ram Dass留下的影像中

幾乎總有上師Maharaji的相片

Ram Dass有充沛的創作與寫作能力,留下了大量著作和音樂專輯;主張愛和關懷的他,還是慈善教育機構哈努曼基金會(Hanuman Foundation)和醫療健康慈善機構塞瓦基金會(Seva Foundation)的創辦人。

如果說六十年代美國「反文化」思潮中文學界的代表人物是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攝影藝術家先鋒是羅拔·法蘭,Ram Dass則是啟發美國人對東方身心靈哲學與瑜伽的先行者。其著作《活在當下》超過200萬冊,掀起美國的心靈覺醒狂潮,連喬布斯也是他的追隨者。

以上信息,紀錄片都沒有一本正經地列出,或者聚焦這位忙於坐飛機到處演講授課,受萬人追隨靈性導師的往日光輝,而是以細膩「輪椅視角」傳遞Ram Dass目光所及的島上風景。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Ram Dass在茂宜島家中的鐘

鐘面是《活在當下》的封面,時時刻刻都是「當下」

整部電影由大量獨白、日常散步、茂宜島溫柔風景、居所陳列細節,以及大量晃動的空鏡組成。

風吹樹動,水流變奏,觀眾甚至可和片中人Ram Dass潛入海水,一同仰望海平面。

同時,哈牟尼琴、巴哈大提琴樂曲、梵唱分別適時又合宜地注入畫面之中。

如果要選一處居所作為人生的最後一站,你希望在哪裡?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當身體無法經歷更多旅行的Ram Dass遇見茂宜島,他一見如故,皆因那裡充滿靜謐氛圍、清涼的風、大片植物和他最愛的海洋。

他說:我哪裡都不去了。

Ram Dass居住的空間是這樣的:

在俯瞰太平洋的小山丘上,書房朝向大海和棕櫚林。

轉動的風扇、上師Maharaji的肖像、眼鏡、念珠、電話、對講機、斑駁舊照、他正在讀的書和一堵書牆。

你會看到身穿藍色短袖的Ram Dass,鏡頭只取他的腹部與手臂局部,畫面隨茂宜島的海風節奏,記錄呼吸起伏。

幫助照顧Ram Dass的年輕人Lakshman,將他從輪椅上移到一個舒適的大躺椅上,並幫他蓋上毯子。

清潔的祭壇在樓下,晨誦中檀香散發的香氣會飄入房間。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書房

此時有撞鈴響起,好像提醒觀眾從鏡頭遊走中,把意識收回。

如果你願意繼續沉浸其中,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愈作用。你可以順著畫面觀看,或者閉上眼睛聆聽Ram Dass的敘述:

/ 01 關於名字「Ram Dass」

我的名字

是神猴哈努曼的簡稱

哈努曼,是忠誠的僕人

哈努曼喜歡周圍充滿植物

他是自然之子

我跟他在那裡產生連結

Ram問哈努曼:猴子,你是誰?

哈努曼答: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時,我為你服務,反之,我就是你。

/ 02 關於「永恆」

人們似乎不知道他們的靈魂

他們的意識

可以比他們的肉身存在得要久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03 關於「存在」

我們痛擊自己

好知道我們在這一世還活著

/ 04 關於「變化」

跟變化做朋友

記憶都變化了

死亡是變化

另一種變化

如果你認同自己的靈魂

死亡就是一瞬間的事

靈魂遊走在出生與死亡之間

死亡是往家又靠近了一步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05 關於「痛苦」

我面對著兩難的局面

我作為一個有感情的人類

想要消除你的痛苦

我的另一部分明白

痛苦是恩典

從靈性的角度看

痛苦是一張砂紙

它能讓人們清醒

一旦你的靈性開始甦醒

你重新感知你的痛苦

開始將其作為讓你覺醒的載體

如我的導師所說,神以食物的形式,出現在飢餓者面前

/ 06 關於「死亡」

沒必要把死亡當作你愉快生活的敵人

把那當作最神秘的事

當作不可思議的轉變的瞬間

不要在否認死亡中耗盡能量和豐富性

這些能讓死亡的瞬間更有意義

死亡不是錯誤,不是失敗

是脫下了一隻夾腳的鞋

我是那些相當喜歡和享受

和垂死之人待在一起的怪人之一

因為我知道

我將有機會見到真理

所以當我跟某人坐在一起時

我第一件要做的事

就是盡情表達

我對他們所處困境的反應

所有的一切痛苦

為他人的損失悲痛

當他們感受到你能聽見他們悲痛的心聲時

我們便可在悲痛之外相見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 07 關於「依賴」

在中風前

書名是《How Can I Help?》

我原本是要幫助別人的(畫面中的他,放鬆的手掌攥成拳頭)

中風之後

我想把書名改成

《How Can You Help Me?》

在這個文化中,依賴是禁忌

中風告訴我,什麼是依賴

我也有可以依靠的人

/ 08 關於「歸途」

你在生命轉世中漫遊

你在這一世中

學到了什麼?

當你愛上某物時

那些東西開始融合

所以你愛某個東西,就會與之合二為一

所有人都合而為一

同一種意識

從你的平和,你的愛

你的慈悲開始

去愛一切、一切

讓我們送彼此回家

踏上歸途

光影、植物、風景、生死思考,這部紀錄片帶你進入奇妙的冥想體驗

遺憾又必須接受的是,身患中風和失語症的Ram Dass在2019年12月離我們而去,終年88歲。

他是《瑜伽》雜誌的國際專家顧問,一生都致力於幫助他人,以及希望改變世人對死亡的觀念。

身體的苦痛有時是恩典,如果肢體受到限制,那麼便讓意識安住,不再浪遊。

四月是值得紀念和懷念的月份,不如來重溫《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