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區兩年內將實現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

今明兩年內,我市居民小區將完成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到時候,市民家門口將全部擺放分類垃圾房、分類垃圾亭。

居民小區兩年內將實現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

昨日,記者從市市容環衛運行監管中心瞭解到,烏市實施2019-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項目,總投資7.06億。一期項目用於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房、廚餘垃圾收運車輛的購置,現階段部分區縣已開始陸續在居民小區增設分類垃圾房;二期用於推進大件垃圾預處理中心、廚餘垃圾轉運站建設,改擴建老舊垃圾轉運站等處理設施。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著力解決分類運輸能力不足、末端分類處理設施短缺問題,補足分類處理設施短板,完備垃圾分選、可回收物暫存集運、餐廚/廚餘垃圾處置等功能。

昨日8時30分,天山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環衛清運隊廚餘垃圾收運車輛駕駛員王生,準時來到天山區新華南路777號經貿廳家屬院內,將車停放在分類垃圾投放點處。

緊接著,垃圾分類志願者張新明將一桶廚餘垃圾從垃圾房內推出,放置在車輛尾部的升降臺上,兩人合力將一桶廚餘垃圾裝上了車,緊接著,張新明繼續等待其他垃圾收運車輛來小區收運垃圾。

張新明說,自去年10月該小區有了分類垃圾房後,天山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便安排志願者、分揀員、引導員進駐小區,幫助居民熟悉分類垃圾,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

“天山區現階段已投放垃圾分類設施200餘個,2020年將繼續完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轄區居民知曉率。”天山區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環衛清運隊清運科科長劉天軍說。

200個居民小區分類設施已到位

2019年,我市已完成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部署,在對前期已建成的34個試點小區設施提升改造和完善的基礎上,繼續推廣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及示範片區建設,全市新增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220個。截至去年12月5日,220個居民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基礎建設已完成,200個居民小區的分類設施已配備到位。

市市容環衛運行監管中心主任卞小龍說,我市市屬黨政機關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學校已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強制性分類。2020年將完成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市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