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區域產業:綿陽市遊仙區打破軍民融合“門檻”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鍾華林

四川綿陽市遊仙區整合軍工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相關資源,幫助軍民融合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科研實力、促進技術革新,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新路

在四川綿陽市遊仙區,許多企業是從上海、深圳等東部地區轉移而來。令人關注的是,與一般意義上的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低端產業不同,來到遊仙區的企業大多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

究竟是什麼吸引了這些高科技企業來到遊仙區?經濟日報記者進行了調研採訪。


軍民融合區域產業:綿陽市遊仙區打破軍民融合“門檻”


落戶四川綿陽市遊仙區的光聯科技公司生產線。 凌 弘攝


在“聚”字上顯實力

遊仙區聚集了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各類科技人才等軍工科技資源,吸引了眾多投資者

綿陽市聚集了豐富的科技資源特別是軍工科技資源,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科技城”。遊仙區則匯聚了綿陽最重要的科技資源,是全國少有的軍工科技資源“富礦”區。在這裡,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中物院)、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等多家國家級軍工科研院所,有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工程實驗室5個、省級及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2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臺4個,有兩院院士25名,各類科技人才8萬人……

這些科技資源深深吸引著上海、深圳等東部地區的眾多投資者。遊仙區招商局副局長代運秋介紹,2016年以來,遊仙區引進新材料、電子信息、軍品製造、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項目110多個,協議引資逾598億元,目前已落地104個。其中,今年上半年新簽約15個重點項目,引資逾350億元,包括兩家總投資超過百億元的高新技術項目。

上海移柯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今年上半年落戶的。6月份,這家行業領先的無線模塊產品和服務提供商決定在遊仙投資。8月份,正式落戶遊仙區的子公司移柯智創通信技術公司生產的第一塊模板下線。

“公司決策層首先看中的就是遊仙區軍民融合的肥沃土壤。”移柯公司副總經理周雲雙告訴記者,“這裡有這麼多的專家院士團隊,有國家級的實驗室,這些科技資源對於我們這種以研發創新為主的企業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據介紹,移柯公司將在遊仙區建成集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智慧物聯網產業園。

“以前到外地招商,說到綿陽,外地人知道的就是長虹。現在,以中物院為代表的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已成為遊仙區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代運秋感慨地說。


軍民融合區域產業:綿陽市遊仙區打破軍民融合“門檻”



在“融”字上下功夫

遊仙區和科研院所組建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大聯盟”,著力為軍民融合發展破門檻、開新路、搭平臺

作為中國科技城建設的核心區和軍民融合示範區,近年來,遊仙區著力為軍民融合破門檻、開新路、搭平臺,有力促進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遊仙區軍民融合辦公室主任杜樹林介紹,遊仙區與科研院所近幾年在“融”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併成功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破門檻”。遊仙區與中物院、58所、624院等軍工科研院所建立協作聯席會議機制;支持轄區軍工單位人才到地方創新創業並享受相關方面的激勵政策,鼓勵轄區研究所、高等院校、軍工企業裡的高端人才在週末空餘時間,以短期聘用、技術攻關、企業顧問等靈活方式在轄區就近開展服務,促進軍、政、企、校各方人才發揮知識溢出效應,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提升軍工企業及高等院校科研實力,促進技術革新。

遊仙區與科研院所在“融”的過程中,力求打破一些條條框框,為軍民融合創新發展開闢了新路。通過整合轄區軍民融合領域相關的軍工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資源,雙方組建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大聯盟”,瞄準新興產業和成長性產業發展方向,開發龍頭產品、發展配套產品,形成區域新興優勢主導產業,並撮合同類產業、產業上下游、同類人才、同類需求產業組建“小組團”。目前已建成1個全省軍民融合大聯盟,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和新材料4個行業聯盟、20個龍頭企業牽頭的產學研組團,實現抱團發展。

軍民融合智能製造示範基地是中物院下屬的一家孵化器性質的公司。項目負責人龔大國告訴記者,公司的宗旨是“搭建技術創新平臺,釋放國防科技潛能”,通過轉化中物院的相關技術,使原先可能束之高閣的先進技術進入市場,為更多的企業所用,使科研成果實現轉化。

“公司可以針對用戶提出的基於工業機器人各類應用技術的功能、技術性能等要求進行驗證實驗。目前,公司已成功轉化多項高新技術,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龔大國說。

四川首個地方軍民融合專業孵化器——中國(綿陽)科技城遊仙軍民融合孵化器將科技轉化直至形成產業變現這一全過程的研發、實驗、生產、推廣、銷售等各個環節分解開來,通過促進“二次研發”,打通軍民融合產品市場化的“最後一公里”,初步形成“科研成果+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鏈條式、一體化的軍民協同創新發展格局。


軍民融合區域產業:綿陽市遊仙區打破軍民融合“門檻”



在“深”字上見實效

遊仙區進一步加大對軍民融合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對於生產電容器的特銳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說,與前些年在深圳創業相比,2014年落戶遊仙經濟開發區後,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落戶當年,公司銷售收入500萬元,今年將突破1億元。

“隨著軍民融合的推進,有遊仙區的政策扶持,有九院等軍工科研院所作後盾,相信公司的競爭力日益提高,發展會一年更比一年好。”特銳祥公司董事長劉世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遊仙區不斷加大對軍民融合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日前,遊仙區出臺《支持軍民融合企業(單位)發展十條政策》,預算1億元專項經費,為軍工資質認證、創新研發、項目招引、成果轉化、技改擴能、人才引育等提供“全鏈支持”;大力扶持軍民融合企業,引導民營企業進入軍品市場,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對相關企業實施聯合、併購、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提質增效,向“專、精、特、新”以及產業集聚集群節約方向發展。2017年,全區軍民融合產業產值達164.1億元,佔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比例達37%。

日前,記者在遊仙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看到,一批企業或已投產見效,或正加緊建設,或正商洽之中。園區定位於“高新產業集聚、企業鏈條延伸、軍民融合特色、產城一體發展”,積極探索“黨工委領導、管委會管理、公司化建設、市場化運營”的發展路徑,著力建設軍民融合智能製造與信息安全產業園和核技術應用產業園。

杜樹林告訴記者,軍民融合產業園涉及智能製造、新材料、核醫學、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行業分佈廣泛、核心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構建起了多點共生的產業佈局。目前,概算總投資400億元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製造基地、西部軍民融合創新科技研發試驗區、諾思(綿陽)微系統示範基地等15個項目正入園建設,東材科技、雅化集團、維博電子等一批軍民融合企業茁壯成長,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