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第一次讀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是在花季雨季的年歲,那時候看的,全是張無忌的愛情故事,人世間最美的邂逅,便是趙敏那驚豔的回眸一瞥;後來再讀《倚天屠龍記》,已經是闖蕩社會的年月,看到的,全是張三丰和他的弟子們,武當七俠兄弟之間,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戲,人世間最美的相遇,莫過於時隔多年之後,張翠山再回武當的場面。

江湖浩浩,長空迢迢,人世間的許多美麗的情感,並不一定非要發生在男人與女人之間。有時候,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情感,比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情感,更加讓人動容;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邂逅,也比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邂逅,更加耀眼;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相知相攜,也遠要比男人與女人之間的相知相攜,更加讓人懷念。

倘若,這知遇的男人,都是舉世無雙的英雄,那麼這一場知遇,則恐怕就是一場閃耀千古的美麗了。

今天,就讓我們八卦一下,歷史上那些英雄們相知相遇的故事。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電影倚天屠龍記中的驚豔回眸

3000多年前,渭水之濱,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坐在岸邊垂釣。

這位老者年近耄耋,年輕的時候,他也曾經宰牛賣肉做過屠夫,開店賣酒做過小生意,甚至身處廟堂在商朝做過小官,然後卻沒有一樣成功的。

在外人看來,這位老者的一輩子,終究是要在碌碌無為之中垂老,在半生微寒之中離世,沒有人在乎他來過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人在乎他的離去。

可是天下之人,沒有人懂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因為他不過是用一輩子,來等待一場邂逅,等待一次機會而已。

人生的機遇,人生的際遇,有時候一次就夠了。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太公釣魚

在渭水之畔,同樣還有一位老者,他正在帶著自己的下屬們遊獵。

這位老者雖然貴為一方諸侯,在他爺爺的時候,就開始帶著族人們遷居來到了這裡,並且通過積德行義,贏得了國人的擁戴,可是他的父親,卻因為自己族群的慢慢崛起,逐步強大,遭到了商朝天子的嫉恨,最後被軟禁起來,隨後被殺害。

就連老者自己,盡然依然小心翼翼地侍奉商朝,可還是因為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在商朝天子周邊的親信讒臣進讒之下,老者也被拘於羑里,過上了三年的牢獄之災,若不是國中大臣重價購得神獸名馬,美女珠玉進獻給商朝天子,自己恐怕就要步父親的後塵。

逃過牢獄之災的老者,心中始終有著復仇的火焰,所以他勤於政事,廣羅人才,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乃至商紂王朝的賢士,都先後歸附稱臣。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飛熊入夢

可是,那位能夠輔佐他統領全局,實現致命一擊的人,還沒有出現。

這一次,他表面上看起來是遊獵,實際上,卻是要出來尋求自己心中苦苦追尋等待,甚至是他的父親用一輩子都在等待著的人的出現,因為懂得推演八卦的他,在出行之前算了一卦,發現此行所獲:“非熊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這位遊獵的老者,便是西伯侯也就是後來被尊為周文王姬昌,而那位垂釣的老者,則是被封為武成王,稱之為兵家之祖,被尊為眾神之神的姜子牙。

3000多年前渭水之邊,兩位老者的一場邂逅,造就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天下,以及後世數千年的美麗傳說。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周文王拉車八百步

周文王死後,姜子牙輔佐其子周武王,伐商滅紂,建立了周王朝。在被滅的商紂君臣之中,有一位以勇力聞名的勇士,名叫惡來,也被武王一併殺死了。

然而被殺死的惡來還是留下了後代,傳到第五世秦非子,因為養馬御馬有功勞,被分封在了秦邑。

秦非子之後五百年,轉眼過了西周,來到了東周,又轉眼過了春秋,來到了戰國,秦國傳位到第25代秦孝公。

雖然歷經數百年,數代的秦國國君暴霜露、斬荊棘,在西陲之境跌跌撞撞,起起落落,踉踉蹌蹌地,可是秦國這時候在東方大國眼中,還是一個邊陲小國。

特別是在秦孝公之前的秦簡公、秦惠公時期,離秦國最近的魏國,經過李悝變法圖強,又拜吳起為將,侵吞了秦國的河西之地,把秦國逼到了風雨飄搖的境地。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秦孝公影視照

雖然,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勵精圖治,穩定了秦國的局勢,可是直到壽終正寢,秦獻公也未能夠收復河西之地。

扛過父輩旗幟的秦孝公,被負責父輩的使命,一直在尋求著變法圖強,收復河西之地,告慰先王在天之靈的機會,所以,他向秦國之內,也向秦國之外的諸侯國家,發出了《求賢令》:只要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大秦國的,我不僅給他高官做,還要分封土地給他。

秦孝公的《求賢令》,沒有多久就傳到了比鄰的魏國,這時候,在魏國正有一位名叫商鞅的年輕人,滿腹經綸,正在魏國尋找機會,打算一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所以他投靠了魏國的國相公孫痤,希望通過公孫痤來引薦自己。

對於商鞅這樣有前途的年輕人,公孫痤是非常欣賞的。他甚至跟魏國的國君推薦說:“商鞅這個人,你如果能用,就趕緊用,如果不能用,就趕緊殺了他,免得今後投奔別國,反過來會危害到魏國的安全。”

可惜國相公孫痤欣賞商鞅,國君魏惠王卻對商鞅不以為然,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了商鞅。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商鞅變法

如今,賞識自己的公孫痤已經死了,商鞅覺得自己在魏國的機會也徹底涼涼了。

於是,帶著當初使魏國強大的李悝的著述《法經》,商鞅來到了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到了四處求賢的秦孝公。

兩個充滿著才華和抱負的年輕人的初次邂逅,並沒有像數百年前渭水之濱的兩位老者的初次邂逅那樣融洽。

興致勃勃的商鞅,一上來就和秦孝公大談特談帝王之道,可是秦孝公並不想做堯舜禹湯那樣遙遠的事業,所以商鞅說得他直打瞌睡,後來還批評了景監,說他推薦的人迂腐無用。

在商鞅的爭取下,兩人又有了第二次的邂逅,第二次邂逅的景況,比第一次略微好一些,因為商鞅說的是霸道之術。可是秦孝公認為霸道之術,離自己還是遠了些,並沒有因此重用商鞅。

在商鞅的堅持下,兩人終於迎來的第三次的邂逅。這一次,商鞅不談理想,不聊將來,不論過去,不說昨日,只講當下的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後大喜,兩人於是一起聊了連續幾天幾夜,都沒有一絲的倦意。

就是這三場的邂逅,奠定了商鞅變法的基礎,為秦國富國強兵,最後橫掃六合,一統山河拉開了篇章,也算是惡來的子孫,在八百多年之後,滅了周王朝,為祖先報了身滅之仇。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秦孝公與商鞅

秦朝橫掃六合,一統山河,秦孝公的子孫親秦始皇志得意滿,以為自古以來的功業,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的,所以他為了“示疆威,服海內”,先後五次巡視全國。

就在秦始皇周遊全國的時候,在沛縣有個浪蕩子弟,恰好在去咸陽的路上看到了秦始皇出遊的車駕盛況,不僅感嘆到:“大丈夫就應該這樣”。

就在秦始皇周遊全國的時候,在他所滅的韓國之中,有一位落魄公子,因為韓國的滅亡而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他看到了秦王出遊的行蹤,就邀請了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想要用大鐵錘狙殺秦始皇。

雖然秦始皇沒有死在落魄公子的大鐵錘之下,卻死在了生老病死之中。他身死之後,天下立馬分崩離析,各地反秦起義紛紜而起。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連環畫:博浪椎

浪蕩子弟也投入了反秦的潮流之中,剛剛在沛縣周邊攻下了一些郡縣,就遇到了老鄉背後耍槍,守著後院卻投奔別人去了。被老鄉耍陰槍的浪蕩子弟憤恨交加,想要奪回自家的城牆,急切之間卻又奪不過回來,憤恨之下,不禁生起大病。

浪蕩子弟,一下成了落魄公子,想著去投靠楚國王室後裔,剛立為楚假王的景駒。

那邊,落魄公子自從狙殺秦始皇未遂之後,過起了流亡的生活,好不容易秦始皇駕崩了,天下分崩離析了,英雄豪傑紛紛起來了,於是自己也拉扯起了一支百人的隊伍,扯起了反秦的大旗。然而畢竟時局太亂,百人的隊伍總是戰鬥力要薄弱些,所以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的落魄公子,只好帶著眾人四處流蕩。落魄公子,反倒成了浪蕩子弟。最後浪蕩來浪蕩去,聽說有個楚國王室的後裔景駒被立為楚假王,便想著要去投奔。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秦末起義

就這樣,那位羨慕秦始皇的浪蕩子弟,與那位想要殺了秦始皇的落魄公子之間,在去投奔景駒的路上,有了一場邂逅。

神奇的是,那位浪蕩子弟身邊不乏出謀劃策的人,可是隻有落魄公子的謀略,能夠直抵他的內心最深處;而落魄公子此前也為許多人出謀劃策過,可是要麼人家不聽,要麼聽了也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也不知道怎麼運用,只有在浪蕩子弟這裡,才能多有領悟,採納和運用。

於是落魄公子立馬轉變了投奔景駒的想法,轉投到了浪蕩子弟的麾下。

浪蕩子弟是劉邦,落魄公子是張良。他們的這一場邂逅,也造就了一場君臣相見恨晚,相遇相知相愛相融的千古美談。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張良和劉邦

時光荏苒,轉眼又是400年。漢室衰頹,天下將亂,劉邦的子孫們,見過了中興,又圖中興,許多漢室子弟紛紛而起,圖霸一方,懷念著400年前漢高祖的英雄事蹟。

這其中,就有著家道中落,不得不過販賣草蓆編織草鞋生活的劉備。

黃巾之亂,劉備不過20歲的年紀,就已經立下了恢復漢室的宏願,併為此開始了一生的奮爭旅程。

然而輾轉20年,劉備打過黃巾軍,立過戰功,做過平原縣令,救過北海孔融,與人中呂布稱過兄弟,與奸雄曹操煮酒論過英雄。奮鬥的軌跡,從涿郡到遼東,又從遼東來過青徐,先後依附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等豪傑,最後來到了荊州投奔同為漢室宗親的劉表。可是轉眼40不惑的年歲都已經過去了,脾肉復生了,俯臥撐沒辦法一口氣做50個了,的盧馬也沒辦法一口氣騎著跳河跨澗了,雌雄雙劍也舞得沒有當年的閃亮了,然而圖謀復興漢室,再創高祖劉邦一樣輝煌江山的劉備,此刻卻一邊嘲笑著許汜求田問舍,沒有才氣,一邊又要顧影自憐,哀怨自己依然身無立錐之地,彷彿一事無成,連求田問舍的資格都沒有。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劉備劇照

雖然,身邊也不乏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英武雄勇之將,也不乏有孫乾、簡雍、糜竺這樣忠耿應變之士,可是畢竟還是少了能為自己提出“十勝十敗”、“挾天子而令諸侯”這樣具有大格局、長謀劃的霸王大計的謀士英雄。

思來想去,都是因為少了像姜子牙、商鞅、張良的良佐阿。

在劉備獨自哀怨的時候,在荊州城外不遠處的隆中,諸葛亮也在抱膝長嘆。漢室傾頹,綱紀崩摧,作為憂國憂民的大好青年,諸葛亮把做管仲、樂毅這樣濟時救國的英雄人物作為榜樣。

然而雖然天下群雄並起,豪傑奮爭,可是大多數的所謂英雄人物,不過都是為了割據一方,圖謀安樂而已,有真正遠大志向的人卻不多,即使有遠大志向,能夠被諸葛亮看得上的,那就更加少了。

所謂: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他是要學習姜子牙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的人物,倘若時遇到來了,自然能夠一展抱負,如果時遇沒到,則寧願垂老於渭水之濱,湮沒於隆中之丘。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三顧茅廬

所以,擇機而起,待時而動的諸葛亮,就這樣蟄伏在襄陽城外的隆中山野之間,等著等著,已經到了27歲的年華。

27歲,說老其實並不會老,畢竟和姜子牙比較起來,他的人生還正孩童,可是說年輕,卻也並不年輕。要知道漢光武帝劉秀的肱股之臣鄧禹,在他27歲的時候,已經把他這輩子輔佐劉秀收復河北,收攬民心,鎮壓銅馬,攻破河東,建立東漢等一輩子該做的事情都做完了;27歲,漢驃騎將軍霍去病,也早已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功業,離開了人世有三四個年頭了。

即使和同時期的人比較,也有像周瑜、孫權這樣的年少英雄出場了。“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蟄伏多年的諸葛亮,是時候要開始人生的表演了。

那些不經意間閃耀了千古的邂逅

隆中對策

所以,在公元207年的某個風雪之日,漢室宗親劉備,就這樣與人稱“臥龍”的諸葛亮,有了一場邂逅。

這一場邂逅,不僅造就了君臣魚水之歡的一段美談,也造就了一段誠心求賢的典故和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