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說在前面:原本計劃只寫一篇文章,結果發現要寫的太多,擔心文章過度冗長,擾了你們的興致,故分段敘述。


俗話說“一白遮百醜”,中國女性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皮膚美白,從未停止。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人們對美白,對膚色均勻的青睞。催生了各類遮瑕、防曬以及美白淡斑產品的盛行,各大品牌宣稱的讓你白到發光,白過姑蘇小白兔,真的能實現嗎?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我們還是要回到最基本的科普,從生物學分子機理層面,從另一個角度窺探美白的真相,練就一雙火眼晶晶,在選擇美白產品過程中,識別品牌商廣告語的真偽,選擇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護膚品。

為何人類會有不同的膚色呢?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世間萬物在我們眼裡都具有顏色,而且只有在有光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看到顏色,在黑夜或暗室中,伸手不見五指,我們見不到任何顏色。 因此光是產生顏色的源泉[1]。顏色是物體上反射的不同波長光線刺激人的視覺器官,進而在大腦皮層產生的主觀感覺[2]。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1666年,牛頓被蘋果砸到之後,通過玻璃三稜鏡觀察太陽光,發現太陽光是由七色彩帶組成的,於是將白光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3]。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罕見的七彩祥雲

我們所觀察到不同物體的顏色,取決於進入我們眼中的光線。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物質基本上可以分成透光和不透光兩種,透光物質會吸收可見光部分,他就是讓紅色光通過,吸收掉其它顏色的光;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不透光物質則是選擇性讓某些色光反射,所以你今天看到一株顆綠色牡丹,那是因為其他光被吸收,只有綠色光被反射了。所以什麼光進入你的眼睛,基本上就是你看到的東西。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因此回到今天的主題,我們所觀察到的不同膚色,取決於皮膚的含水量、光滑的程度、透光的程度、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

想像一下,不平整的柏油路面與光滑的結冰湖面,視覺上的差別?

崎嶇不平的路面會產生很多散射,光線也不易穿透,幾乎不反射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粗糙而且暗沉的表面。光滑的結冰湖面,表面不太會有散射,光線很容易透過,經過折射到冰底下的水面,再反射出水藍藍的顏色,你就會看到光亮、平滑、水水藍藍的感覺。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皮膚結構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除了因人種、年齡、日曬程度以及身體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別外。決定正常皮膚顏色的因素,主要有黑色素、胡蘿蔔素、血紅蛋白、真皮血管及真皮纖維等,也與角質層的厚度、平滑度和含水量、血流量、血液中氧含量等很多因素密切相關[4]。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圖片來源:硅碳鼠化學院,Andrew

肌膚的表面狀態

影響著光線折返進入人眼而帶來的視覺效果,從而影響膚色和氣色:角質層過厚或含水量低時,皮膚呈現暗沉狀態;皮膚厚,皮膚中結構分佈不均勻,光線主要漫反射,將導致光線不能被均勻反射,使肌膚看起來沒光澤,相反皮膚越明亮、飽滿有彈性、有光澤,他得光線經過皮膚之後,進人人眼的光線量大增,顯示的肌膚越亮白。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色素含量及分佈

色素含量越高。分佈越聚集,使得光線經過肌膚之後被吸收的越多,進入人眼的光線越少,一般情況下就會使得肌膚暗沉、發黑。

黑色素,由表皮基底層黑色素細胞產生,使皮膚呈黑褐色,吸收光線;

胡蘿蔔素只能通過食物來攝取;

血紅蛋白自身帶有顏色;

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進入人眼的光線 ,從而影響膚色。[5]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圖片來源:硅碳鼠化學院,Andrew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瞭解了膚色形成的原因,下一篇讓我們來分析如何做到白裡透紅及美白的一些誤區,下期見喔,你們的點贊和分享,是我寫作的動力和來源!

深度解析美白篇(一):為什麼你的肌膚看起來,黯淡無光澤?

[1]潘忠誠.色度學基本知識(一)[J].針織工業,1985(03):52-56.

[2]嶽學狀,朱文元.皮膚的顏色及其測量[J].臨床皮膚科雜誌,2003(09):554-556.

[3]高海,呂仕儒.光譜學的早期發展史及其意義[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06):94-96.

[4]尹月煊,周兆清,王楠,趙華.皮膚顏色評價方法及其在化妝品人體功效評價中的應用[J].北京日化.2016,(3):11-14.

[5]劉有停.膚色判別及影響因素解析[J].北京日化.2016,(4):13-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