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文丨Fred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1

對於北非,多數國人比較陌生。但提起卡薩布蘭卡,多少會有所耳聞。

這個名字有些與眾不同。這座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城市,卻用西班牙語給自己命名,意思是“白色的房子”。又因一部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經典同名電影,這裡聞名於世。

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王國最大城市、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大西洋沿岸重要港口,人口290萬,擁有該國近八成的現代工業。

說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的上海”一點都不為過。就像外資進中國內地時偏愛上海一樣,國際資本進入摩洛哥,同樣會搶灘卡薩布蘭卡。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我來自湖北,是恩施利川市一家茶葉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恩施地處大巴山、武陵山區,盛產優質綠茶,尤其是硒茶。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推動下,當地很多人都通過種茶葉、做茶葉生意來脫貧致富。

當年從國營茶葉公司出來後,我開始從事茶葉的生產、進出口和銷售業務。隨著近年來茶葉供給逐步過剩,產業發展逐漸脫離健康的軌道,國內和出口市場都越來越難做。

摩洛哥人口3300萬,2014年海關數據顯示,當地是中國茶葉的第一大進口國,每年進口中國茶6到7萬噸,人均飲茶量僅略低於土耳其。

過去一兩百年,摩洛哥上到王室、下到百姓,對中國茶葉的依賴都很深。可以說摩洛哥是個茶文化盛行、又認可中國茶葉的國度。

2014年12月,我們參加了摩洛哥的一個茶葉展會,產品很受當地客戶歡迎。我們索性留在了當地,從南到北考察了一番。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摩洛哥馬格里布食品展參展現場

當時摩洛哥對茶葉進口推出利好政策:未經精細包裝進口的大包茶葉,關稅可以大幅降低至2.5%;成品包裝的小包進口茶葉,關稅則高達30%。摩洛哥意在讓外國企業進駐,在當地設立加工和包裝生產線,以促進經濟和就業。

恰逢國內遇到“產能過剩”,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也剛提出不久,我們決定直接到摩洛哥開拓銷售市場,設立茶葉包裝廠。

2

如果有人說在海外投資時沒走過彎路,要麼他是上帝,要麼他在騙你。

通過迪拜輾轉來到卡薩布蘭卡後,我們聯絡了當地中國使領館和孔子學院,做好一系列詳細的諮詢和籌備工作。辦好了冗長的行政手續,北非“淘金之旅”開始了。

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么蛾子”出現了。

2015年初,公司租下一處設施十分完備的倉庫,在國內都很少見到這麼好的倉庫。從國內進口的生產設備和原料也已在路上,馬上就要運抵卡薩布蘭卡投產。

這時我們卻被當地監管部門告知,由於法律對倉庫性質有所規定,倉庫只能用於物流倉儲,不能用於工廠生產。

廠房建設滯後,直接導致沒有拿到食品生產許可證,已到港的生產設備也被扣在海關。

初期遭遇這一悶棍導致的直接損失,就達到七八十萬人民幣。

直到2015年12月,兩條生產線才完全弄好。從年初籌備到正式投入生產,差不多花了一年功夫。

3

過了一段時間,在當地總共招了90名工人,加上國內的員工,我們的規模大約達到了100人,生產也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在摩洛哥的生產現場

好不容易投產,更大的麻煩卻不期而至。

以前,摩洛哥的茶葉進口,主要靠國內沿海地區與摩洛哥茶葉經銷商合作,進行貿易型茶葉出口。我們的到來,將老的“沿海貿易型出口模式”轉變成“內陸地區生產型出口轉移”,直接打通了國內茶葉產區和國外銷售市場,改變了當地茶行業的經營模式。

雖然產銷鏈縮短利好當地消費者,但無意中動了當地大分銷商和其他一些茶葉貿易商的奶酪。再加上當地分銷商跟王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就被“特殊照顧”了。

2016年3月,由當地最大的茶葉分銷商組成的茶葉協會聯合勞動部門、警察局等十多個部門對我們進行了檢查,新、舊兩個工廠被直接查封。

他們並沒有給出具體查封原因,只說要調查這家中國企業有沒有走私、違法等行為。我們提供了所有資料以配合調查。

在工廠被查封時,恰巧摩洛哥地中海電視臺要在中國拍攝一部《茶葉古道》的紀錄片,我們在國內做了接待。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摩洛哥地中海電視臺在公司茶園及加工廠拍攝

攝製小組的製片主任得知無故被查封事件後非常氣憤,他非常有正義感,回國後找到了摩洛哥相關部門,從中進行協調,幫助我們四處奔走。

最後的調查結果出來了,並沒有任何違規。

但等待這個簡單而又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讓我們付出了舊廠停工8個月、新廠停工3個月的沉重代價。期間,工人和高管的工資一分錢都不能少,公司白白損失了400多萬人民幣。直到2016年8月生產才重新恢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患難中,結識了這位當地電視臺的好朋友。過程中,也得到來自中國大使館、商務部、省工商聯、省商會等的關心和幫助。有他們在背後,也覺得更溫暖,更有底氣了。

經此一役,由當地大分銷商組成的茶葉協會,也開始邀請我們加入協會。協會副會長(當地最大的茶葉商人)也和我們簽訂了長期的包裝服務協議,建立起合作關係。

現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公司在卡薩布蘭卡的產銷情況也逐漸穩定下來。我們還在市中心開了中國茶文化展銷和體驗店,傳播來自東方的茶文化。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位於卡薩布蘭卡的恩施硒茶體驗店

4

和摩洛哥當地政府打交道,著實需要適應。

一方面,這裡法律執行比較嚴,例如此前倉庫類型不合規,就是不能投產;另一方面,向政府人員給小費也很普遍,辦事情常需要“打點”一下,還好不算過分,幾百提拉姆(1提拉姆約合0.7人民幣)就好。而且給點小費,他們就會非常貼心地幫助你。

摩洛哥南部有個西撒哈拉地區,很多國家不承認這是摩洛哥的領土。摩洛哥和鄰國阿爾及利亞也關係不好,因後者經常策動西撒哈拉的反政府武裝鬧事。因此,摩洛哥的武裝力量基本集中在南部,中北部武裝力量很少,治安基本就靠一些片警和管區民警維持。

而打點一下這些警察,對維護自己工廠的經營和治安都有好處。總體來說,摩洛哥治安狀況尚可,當地小偷小摸比較多,但很少聽說有刑事犯罪。同為非洲經濟狀況較好的幾個國家,這裡的治安比南非要好多了。

除了要習慣“打點”,還要習慣這裡的辦事效率。

在辦理行政手續時,這裡不會像國內有清單,準備好材料一次性就能辦好。這邊的公職人員比較“意識流”,想到什麼就要什麼。今天是護照、明天要水電單、後天要稅單,基本要一個星期才能提交完材料。

以行政手續為例,國內一天能辦好的事,在摩洛哥起碼要一兩週。政府部門說是一週工作40小時,但9點鐘之前千萬別去,肯定找不到人。9-12點是大家默認的工作時間,得抓緊時間辦事。

下午最好也不要去,因為只有自覺性稍高的公務員才會上班,有些偷懶的人下午直接曠工,在街邊喝咖啡就能混一下午。

這種悠閒的生活方式深受西班牙、法國的影響,只是摩洛哥將其發展到了“誇張”的境地。

5

除了和政府打交道的方式變了,當地員工也並不那麼好相處。

摩洛哥平均工資較低,普通人每月1500-2000提拉姆(合人民幣1050-1400元)。而我們廠的工資水平較高,生產車間一線工人每月到手2500提拉姆(1800人民幣),算上社保大概3200,管理層中,會計和行政副總的工資更是高達8000-10000提拉姆,附近的人都想來上班。

即便給出這樣高水平的工資,他們也並不會對你心存感恩。

之前,工廠實行了國內的計件和績效工資。第一個月還好,大家確實產量很高,工資也較高。但第二個月到了當地的宰羊節(相當於國內“過年”),要放一個月假,大家上班少了,績效工資自然就下降了。但當地工人並不理解這是因績效變少而導致的,居然全體罷工了。

如果遇到生產時間緊張需要加班,即便給他們兩、三倍的工資,也絕對不肯幹,就更別提兩班倒、三班倒。這邊的生產效率,撐死就是國內的30-40%。

當地員工的標籤,基本可概括為“不肯加班、罷工、偷懶”,且熟練工幾乎沒有,全部都得從頭培訓。

雖然工廠被查封時,碰到過好心的電視臺記者幫助我們,但當地民風離“淳樸”二字相去甚遠。在工作中,經常被員工坑。

剛到卡薩布蘭卡時,認識一位娶了中國人為妻的當地人,他之前在海關工作,所以當時對他很信任,海關相關的工作他的確也做了很大的貢獻,因此給他開了高達8000提拉姆的工資。

但後來我們發現,他每次說“要給海關幾千提拉姆的小費”,“清關費用要幾萬”時,他都會“中飽私囊”。直到發現問題時,他一共吞了十多萬提拉姆。將其開除後,他反倒去法院發起訴訟,我們最終還不得不做出賠付。

還有另一名生產車間的當地管理人員,她對工廠的管理的確很有方法,所以對她也比較照顧。她利用這種“照顧”開始漫天要價,今天說上班太遠,要借5萬買車,明天說孩子上學要借2萬交學費,我們都答應了,當提前透支工資,獎勵優秀員工。

後來,她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再也沒出現過。我們也吸取了教訓,不管任何情況都要先簽支票再借錢。

雖然當地人信譽不好,但銀行信譽卻不錯。

摩洛哥16歲以上的公民可以簽發支票,如果到了支票規定的兌付期賬戶上卻沒錢,首先銀行會發通告。規定時間內沒有補齊款項,銀行會直接移交警察局,強制執行。

另外,當地人的時間觀念幾乎為零。與此前描述政府工作人員上班偷懶類似,如果在這邊約人談生意,遲到已經是對你“客氣”了。約了3點鐘見,你最好4點鐘到,而且就算這樣,你也絕對比他早到。很多人甚至直接自行改了見面時間,也不通知你。所以見面前一定要提前確認,否則要麼乾等,要麼只能再約。

6

當然,也不要被當地政府和普通人的做事風格嚇到,這裡並非一無是處。

首先,這裡人口結構較年輕,年輕人失業率達40%,這也意味著勞動力充沛,人工成本較低。當然,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市場,有喝茶的文化。

這裡歐洲元素也比較濃,經濟狀況在非洲國家中排名前三,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由於曾是法國殖民地,法語也和阿拉伯語一樣是官方語言。同時,也深受西班牙影響,多元文化的碰撞,讓卡薩布蘭卡和摩洛哥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堪稱歐洲的後花園。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早期在摩洛哥經商的中國人大概只有2000左右,主要是浙江人做小商品生意,這樣不容易引起當地人注意,不會“樹大招風”。

2016年5月,摩洛哥國王默罕默德六世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後,6月就宣佈對中國遊客實行90天的免籤政策,中國遊客變多了。

目前,很多國人在卡薩布蘭卡租下一棟樓,改成小旅館和民宿再轉租給中國遊客和其他外國遊客。當然,做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國企在摩洛哥還是不少的。

總體來看,在摩洛哥開拓市場也與其他任何地方一樣,前期很艱難,穩定後會好很多,當地普通民眾對中國人總體也比較友好。

另外,當地還有一些政策優惠,如一年之內所得稅減免等。嚴格來說,這裡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六世國王比較開明,也不強制女士戴頭巾。

按照我國的政策導向,摩洛哥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國家,這裡靠近歐洲、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地理位置優越。

當然,出海投資一定要跟大使館經商處先取得聯繫,能更快了解在當地經商的政策要求,有難題時也不至於求助無門。

到一個宗教、文化、語言和生活習慣完全陌生的國度投資,冷暖自知。

在歐洲“後花園”摩洛哥,我在這裡虧掉了4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