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前段時間放假回來,飯後躺在沙發上和老媽閒聊。

在隨後的一個勁兒閒扯中,我得知以前的鄰居李大爺死了,而且是自殺。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李大爺敏感且倔強

李大爺老伴健在,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在國企上班,家庭也幸福美滿;兒子在大城市打拼,聽別人說也是混的風升水起。人到晚年如此光景,應該說的上是非常幸福了吧?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可不知怎麼的,大概幾年前李大爺總是疑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女兒帶他去縣醫院體檢,醫生給的反饋是身體健康,李大爺不信,當場大鬧並要求住院,醫院不是賓館怎麼可以隨便住呢?李大爺感到很委屈,認定自己就是得了絕症,醫院治不好怕他死在裡頭不肯讓他住院。李大爺隨後的日子是要死要活,沒辦法,兒子回來帶他去大城市體檢,結果當然是身體無虞,回來後的李大爺鬱鬱寡歡,前段時間喝農藥自殺了。

我本以為這只是李大爺上了年紀,腦袋糊塗,怕死,不是很難理解的事。在隨後進一步的瞭解中才知道李大爺得的病應該是——疑病症。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Hypochondriasis疾病焦慮症

“疑病症”(英語:Hypochondriasis),也作“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疑病症:是指對自身出現的一些身體狀況作出不合實際的解釋,擔心自己身患一種極為嚴重的疾病。疑病症患者會在未經診斷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況作出不恰當的評估,並且無論症狀嚴重與否,他們都會對自我的狀況產生不必要的警覺,堅信自己已經患有或即將確診為一種嚴重的病症。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誘發“疑病症”的因素有很多:生活壓力、家庭因素、個人病史、童年經歷、精神障礙等等

但這類人大多有著相同性格:敏感、多疑且有點固執,每一次的咳嗽每一次的頭痛,甚至僅僅是胃裡的咕嚕聲對普通人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對疑病症患者可能就是毀滅性的信號,是身體給他們敲響的喪鐘。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這類人活得戰戰兢兢,歲月對於他們就是煎熬,不是活著只是沒死。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id被作者p掉了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id被作者p掉了

患有這種病的人不在少數。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百度貼吧關注人數近1.6W人,發帖累計40多w

然而更加可悲的是患有“疑病症”的人始於20多歲,本該陽光的年紀卻活在陰霾之中,並且“疑病症”很難治癒只會減輕,隨時都有再復發的可能。

作者不是專業人士,查閱資料後也是感到觸目驚心,只能嘗試性地給出三種解決辦法。

  • 第一點:最重要的一點,遠離網絡。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發達的互聯網世界

不可否認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網上充斥著與健康版塊的種種消息,但即使是最專業最權威的健康網站和專家也會給“疑病症”患者帶來不少麻煩,更不要說“身體得癌的5大信號”“經常吃這五種東西等於自殺”這類文章,正常人都能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那給”疑病症“患者帶來的傷害得有多大啊!他們是很難抑制住自己膨脹的想象力。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網絡給”疑病症“患者帶來巨大壓力

  • 第二點,按時體檢而不是每次都是擔心受驚怕得要死時才匆匆趕去醫院檢查,患者應該主動積極去克服”疑病症“。
  • 第三點,但如果是病情較重的,醫生的半個字恐怕都很難聽進去,只能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同時服用相關藥物,但許多患有”疑病症“的人不願意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因為他們非常強烈地相信他們患有無法解釋的醫學疾病,而且中國的大環境也對心理疾病也有牴觸心理,像筆者生活的小縣城裡可能根本沒有專業的心理診所,更多人習慣稱呼心理疾病的人為”精神病“,沒辦法......
只有心死,才能新生

想想那些”疑病症“患者,夜晚淚水從臉頰滑落,自己宣判自己死刑,請你們堅強,想想自己身後的至親好友,相信黎明終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