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裡一開篇,就讓阿Q的奴性躍然紙上。阿Q說自己和趙老太爺是本家,趙老太爺非常不滿地數落了阿Q幾句,說道:

呸!你說自己是我的本家,趙家有你這樣的人麼。接著阿Q開始懷疑了起來,思忖著:自己大約未必姓趙,即便真和趙老太爺一個姓,也不該在太爺面前胡說的。後來許多諷刺家和批評家在品評到魯迅這一段時,都會用個“絕了”。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他們不說魯迅先生最經典的罵人話,是什麼“迂闊”,或者“牛犢”,卻將魯迅的反諷手法看成他“罵人功夫”的絕活兒,其實並非偶然。熟悉魯迅作品的朋友都會知道,魯迅最拿手的,從來都是反諷,而不是正面擺明了掰扯。不過,雖然魯迅先生一生將反諷的“罵人段子”運用得爐火純青,但他最經典的罵人話,還是莫過於下面這三句,不但話裡行間不帶半個髒字,被罵的人甚至還以為是在誇耀自己。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第一句:不過就是蟲豸

不過就是蟲豸,這六個字,在魯迅作品中出現頻率很高。魯迅在《且介亭雜文》裡,曾分別把軍閥、毆打手無寸鐵學生的惡霸、本應有所作為卻無所事事的知識分子,和一些本應做一個潛身縮手、苟圖衣食的本分人,卻不好自為之的人,稱為蟲豸;在《狂人日記》裡,魯迅也曾將昆仲之弟比喻成蟲豸;同樣,在《阿Q正傳》中,魯迅也多次把蟲豸這個詞用在阿Q身上。蟲豸一詞,原意就是蟲子,本無褒貶之意,但後世逐漸演變出了引申意義。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說文解字》裡寫道,蟲豸,可比之於慵弱懦溺之人,其人之精神也慵,其人之血氣也弱,其人之骨氣也懦,其人之癖性也溺。從《說文解字》對蟲豸的引申意義可以看出,這個詞專門用來比喻那些懶散成性、膽小如鼠而且還私慾膨脹的人。同時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將這個詞用在阿Q身上,頗為精準。阿Q身上臭毛病很多,一句話概括就是膽小懦弱,卻又傲慢無禮。遇見拗不過的人,就立即搬出他那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一番,緩解自己的焦慮;但阿Q同時又很傲慢無禮,他仗著自己曾在趙老太爺家當過僕從,便目中無人起來,見到那些比他更弱的,或者孩子,就無禮傲慢起來。因為只有這些人才是他能惹得起的。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第二句:去吧,蒼蠅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

蒼蠅二字,在魯迅作品中也屢見不鮮,而他尤其喜歡將那些只說不做的人,比為蒼蠅。這個比擬,最早見於魯迅的雜文《戰士與蒼蠅》。魯迅創作這篇雜文的目的,是要幫助世人和當時的社會分清真正的戰士和真正的蒼蠅之區別。魯迅在文中說,戰士,固然不能全沒有缺陷,一些戰士,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私德不好,有的沒有禮貌,但依然不妨礙他成為一位戰士。蒼蠅,也固然不能全然精緻而高貴,但他們的遮掩和偽裝,的確是我們的戰士們比不了的。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蒼蠅們總是極力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好像自己不曾有什麼缺陷似的,其實他們正有著最大的缺陷:他們只是蒼蠅,卻將自己偽裝成戰士,甚至在戰士即將倒下之際,往往就是這些蒼蠅們,給予戰士最後一擊。然而,去吧!蒼蠅們。你們雖然生著翅子,還能營營,但終究只是蒼蠅,不是戰士。魯迅之所以要將這個問題生動又嚴肅地提出來,是為了批判當時一些只說不做,甚至說得漂亮,做得卑微的人。當人們需要他們時,他們不敢上前。當真正的戰士凱旋時,卻是這群蒼蠅在邀功。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第三句:假洋鬼子

這四個字,大家並不陌生。與前兩句“罵人話”類似,這句話也是魯迅先生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說出來的。魯迅先生分別在《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等多篇小說裡,以及許多散文和雜文中,用到了這四個字。《阿Q正傳》裡,阿Q聽說有外面的人要進城了,於是希冀起來,幻想起來,漸漸地,覺得自己也沾染上了一點洋人的氣息,但沾染上洋人氣息的自己,又不是正經的洋人,於是他腦袋裡便冒出了假洋鬼子四個字。魯迅這句“罵人話”,主要針對的是當時許多崇洋媚外的華人。用魯迅的話說:這些人只見了洋人的好,沒有見洋人的背後藏了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