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iUi12: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

王如晨/文

小米MiUi12: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

小米10青春版發佈會,若只渲染硬件,雷軍實在不該現身,盧偉冰、常程等人出來就夠了。

這會自降身段。儘管一堆攝像參數、配置加身,支撐起所謂50倍潛望式變焦,也不能說多驚豔。這產品是有厚道處,整體堆料,只能說過得去。它靠的是一種出色的平衡感與較高的綜合品質體驗,它更適合這一週期的5G市場。

過去,雷軍老出來講硬件細節,不利於提升小米整個組織的活力。更多單元的領導力,難以釋放。都10週年了,雷軍務實太重,務虛不夠。

不過,這次,我覺得,他出來的實在太是時候。也必須由他提綱挈領,穿插引導,才有更大成效。

因為,整個發佈會焦點與重心,其實不在硬件,而在小米MiUi12,也即新版操作系統層面。

這個話題,可在兩大層面展開:一是MiUi12對小米10青春版硬件能力的補足與支撐;二是標題傳遞的部分,就是MiUi12話題裡,有小米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它正在挑戰過往的秩序。

不過,第一層面外界這兩天說太多,我的重心就在第二層面。

儘管小米需要持續強化硬件與終端創新,補足所謂短板,但硬件是軀殼,是皮囊,總有無法規避的較高程度的行業標準化,它是一重製約,很難真正做到多好的個性化體驗——現實中的創新多是工業設計、外觀層面,而軟件與系統,才是靈魂。

正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但是,若你只是被MiUi12炫目的“超級壁紙”、動畫、可視化效果吸引,就認為出色處不過在於設計美學層面,於是就複製一堆美好詞彙,極簡啦,唯美啦,細緻啦,實用啦等,那肯定沒有真正感受到miui12的競爭力。

小米MiUi12: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

一堆設計美學詞彙不過屬於感性與表層。支撐它們實現的,才是精髓與核心。

那是10年之久的系統級的創新、協同、整合能力,以及用戶思維。想想看,10年前,在一個移動互聯網活蹦亂跳、終端還非常混亂的時刻,miui敢於開放給市場,帶有多深的超越硬件皮囊的自信。

儘管創始團隊裡有硬件派,但小米起步於軟件。它與雷軍、林斌等人原初履歷與商業實踐深有關聯。

所謂用戶思維,它在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內容及服務層面的體現,遠遠超過硬件層面。

miui11已相當驚豔,miui12更甚,但這裡不想複製官方介紹,也不想追溯到源頭。因為,對於小米操作系統的認同,感受最深的兩代,不是此刻,而是當年MIUI 6與MIUI 7。

那兩代,小米其實已經系統地呈現了這一層面的真正競爭力。只是,那時更多還是側重硬件終端的營銷狂歡,小米這一層面的價值被忽視了。

MIUI 6發佈那年,原MIUI掌門人洪峰說,MIUI 6的設計哲學是:“內容才是本質”。

所謂“內容”,其實就是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服務導向。MIUI 6的創新體現在層次扁平化、融合移動搜索、應用功能融入系統,並藉助開放的互聯網增強小米雲服務。當時它也強化了安全方案,涵蓋了今日強調的所謂隱私權限調用話題。

小米不是技術至上派,用戶導向與系統性的底層思維才更重要。

在這種系統級支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高頻修補、迭代更新直到今日系統級的安全,應用服務的細膩,以及簡約、唯美、流暢、精緻、實用的設計美學觀。由此,也才能真正實現從“鐵人三項”到“新鐵人三項”再到今日整個商業模式的閉環,小米的服務與軟實力,甚至小米富有效率的運營、精細化管理也才得以沉澱。

當然,長期以來,很多人只是習慣看有形的東西,看硬件與終端,以為手感就是一切。這種視野裡的小米價值,常常被扭曲。

還記得,2015年,MIUI7發佈後,曾遭遇一波質疑。有人說雷軍講了半天,沒什麼新鮮感。

一個崇尚硬件比拼的營銷狂歡週期,當然如此了。人們關注更多感性的東西。實際上,MIUI6到MIUI7過渡的中間,小米每週都有更新,已經持續累積出MIUI7的體驗。

操作系統的創新,更多是微創新。比拼的是日復一日的用戶洞察、耐力、持續不斷的打磨、更新及迭代,不可能一夜之間有什麼完美體驗。

操作系統不可能真正脫離用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硬件的制約,而提前設計出所謂完美的方案。它始終落後於用戶需求。如此,才能捕捉到一個公司真正的秘密。

2015年,我在一篇文章裡說:“從1到7,MIUI已經歷了更多細微的變化。至少在中國,還沒有看到哪家系統做到它現有的流暢度,小米的系統體驗比蘋果iOS更適合中國人。”

今天,MIUI12的體驗不會遜色iOS新版。兩者體驗差異,更多體現在心理層面,一些缺陷常常被美化。MIUI12的美好就像iOS的蹩腳一樣難以為人感知、發現。

小米MiUi12: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

在MIUI12上,雷軍這次其實有很多傲嬌,只是他的表達不夠活潑、生動。

他這麼說的:“去年我們發佈了MIUI 11,這個產品飽受讚譽。在微博、在論壇,到處都能看到對MIUI 11的誇獎,我就不一一說了。前幾天我試用了MIUI 12,我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驚豔。這款產品做得非常非常出色……”

非常非常出色”,這風格真是一以貫之。

小米MIUI負責人金凡的幾句表達,傳遞出了這一時刻小米的力量。一種可能打破隱蔽秩序的力量。

讓我完整地複製一段:“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挑戰最強,MIUI我們要挑戰最強。但是非常難,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它不難的話,在過去早就發生了。為什麼呢?因為首先我們要有超級強悍的技術,我們都知道,蘋果的軟件技術是領先十代的,安卓現有的能力其實是遠遠無法支撐我們的夢想,怎麼辦呢?在整個業界大家都在努著谷歌去努力,什麼時候谷歌超越了蘋果,大家就跟著一起超越。但是它離我們的夢想差距很大,怎麼辦?為了夢想,我們只能自己幹,技術是一切的基礎。”

這段裡,兩句稱得上驚豔:

1、安卓現有的能力其實是遠遠無法支撐我們的夢想。

2、它(安卓)離我們的夢想差距很大,怎麼辦?為了夢想,我們只能自己幹,技術是一切的基礎。”

兩句結合,意味著什麼呢?

那就是,今日MIUI12,絕不是小米操作系統真正牛逼的形態,它很可能已經具備更強的後手:超越安卓藩籬的能力。

金凡的表達,有一點似曾相識。2016年,華為mate8發佈時,餘承東在上海這樣說:我們正在推著安卓、ARM走。

這不是簡單、平面地做比較,好像華為系統走在了小米前面。事實上,很早以前,小米朋友就有類似的表達。兩家公司的差異在於,華為是以備胎的危機感做了儲備,小米更多還是以自然演進展示一段時間以來的不甘。這是兩種心態,華為藉此能造就強悍的能力,而小米能生成更為自然的世界觀。

記得去年華為以盛大的場面標舉鴻蒙時,一位小米的朋友說,這理念不新,小米具備這種能力。那就是說,還不到時候。

安卓是一片自由的土壤,終端生生死死。於群體而言,它當然仍有生命力。但於這一體系中的領導者來說,已到超越時刻。有人是以撕裂的方式轉身,有人以溫和的方式反撥。

小米就是後者。安卓已經限制了小米的夢想。我大膽斷言,未來一天,它一定會有相融而又獨立的新系統超越。強調“相融”,是因為它會展示更開放的視野,強調“獨立”是它必須具備的均勢制衡。小米可以形成既不同於蘋果,也不同於鴻蒙,兼容安卓而又獨立的形態。

已有行業趨勢背景。5G興起,將使得整個價值鏈進一步走出硬件決定的利益格局。5G不止終端概念,更有豐富的場景,會撬動更多行業,觸達服務。這部分鏈條,恰是小米更為擅長的模式。

當然,這種變化不會一夜改觀。它仍建立在底層技術創新基礎上。金凡說的“只能自己幹”,透露著創新不易。

不過我還是相信小米能越過這一藩籬。雷軍與金凡的話裡,有自信。否則,這一時刻,發出這種聲音,很容易得罪谷歌——儘管谷歌對小米的依賴明顯加重。

一旦操作系統有更大的革新,那就意味著另一重能力:小米勢必會定義硬件領域的規則。

同樣不排除,它會持續公佈自己芯片等領域的底層建構力。之前,它雖有佈局,一段時間以來也有諸多投資,但這種點狀的佈局,必須有待更為獨立的硬件底層創新來產生廣泛的協同,形成合攏。

如此,小米相對理想的形態,就不止於所謂“新鐵人三項”。無論縱向還是橫向,它都有樞紐與統攝力,在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都有一體化、全棧化的能力。當然,以它風格,會是開放的形態。

最後一個話題:為什麼,文章標題裡,我們會說,這是隱蔽的攻擊呢?

不要覺得話題太嚴肅。其實有輕重、清濁。

你還記得前段小米10海外版包裝引發的爭議嗎?那句with easy access to the Google apps you use most,儘管出於谷歌新約要求,確實也撩撥到了華為此刻的尷尬處。儘管我們認為HMS與GMS的博弈並不那麼悲觀,但短期市場成效,華為應該不會太滿意。

包裝之後,藉著新品強調MIUI12的創新,並且渲染出超越的慾望與潛能,你想,華為會安穩嗎?

小米這次幾乎未曾提華為,反而展示了更多自信。

蘋果會樂見嗎?

谷歌還會當個二大爺嗎?它當然也有壓力。但我剛才說了,小米的策略應該是既相融,又獨立。這種立場很難,會涉及複雜的博弈,但若小米沒有這種能力,或者直接走向撕裂,不說生態構建會吃力,現有的模式其實都很難持續。

但這恰是更大範疇的創新部分。很多時候,精確的能力必須有模糊藝術來襯托真正的競爭力。後者也是軟實力。

前次,小米10海外包裝話題上,我說華為有玻璃心,小米則有點曖昧。其實,MIUI12何嘗又不是?深沉的傲嬌與隱秘的攻擊,挑戰過往的秩序,在商言商,本也是市場競爭的常態。

小米MiUi12:深沉的傲嬌與隱蔽的攻擊

這有些難以表達。所以,我只好用了“輕重、清濁”兩詞來搪塞。不過,生活就這樣,總還是有一點思維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