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權威報告:我國網絡支付用戶達7.68億 佔85%網民

移動支付網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而我國手機網民規模更是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並且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

同時,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佔網民整體的85.0%;手機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7.65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佔手機網民的85.3%。

CNNIC權威報告:我國網絡支付用戶達7.68億 佔85%網民

CNNIC權威報告:我國網絡支付用戶達7.68億 佔85%網民

同時報告指出,2019年,網絡支付覆蓋領域日趨廣泛,加速向垂直化應用場景滲透,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網絡支付業務穩步增長,有力拉動消費升級。

一是網絡支付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數據顯示,2019年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7199.98億筆,處理業務金額249.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7%和20.1%,實現較快增長。

二是移動支付有力拉動消費增長。非現金支付工具與大眾日常生活的聯繫日益緊密,不僅重塑了居民個人的消費行為,變革了企業的商業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各地區居民的消費增長。

三是移動支付優化大眾家庭消費結構。研究表明,移動支付可促進我國家庭消費增長16.0%,使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佔比)降低1.7%,同時帶動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消費實現大幅增長,幅度明顯高於食品、衣著、居住等生存性消費。

網絡支付正成為境內企業走出國門、境外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的活躍領域。

一是網絡支付業務走出國門、境外業務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國民出境旅遊需求日益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化發展需求日漸強烈,越來越多的網絡支付企業大力拓展跨境業務。例如,2019年2月,支付寶全資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萬里匯(WorldFirst)後,在全球的金融機構合作伙伴數目已超過250家;5月,網易支付上線跨境收款平臺“收結匯”業務,旨在助力境內賣家實現資金的收款與結匯,支持自有電商業務出海。

二是支付行業逐漸成為擴大金融市場開放的先行者。在國家放開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准入限制後,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貝寶(PayPal)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標誌著首家外資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境內市場;11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Visa、Mastercard等五大國際卡組織與騰訊開展合作,使境外開立的國際信用卡能夠綁定微信支付,目前已支持電商購物、旅行預訂等國內消費場景。

網絡支付與科技融合程度不斷加深,推動行業效能提升。物聯網、近場通訊等新技術在垂直領域加速滲透,不斷催生並變革著相關支付方式與形態。例如,在交通出行領域,基於感應識別、數據聯網交換等技術的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發展迅速。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國ETC客戶累積達1.85億,2019年全年新增1.05億,全國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車ETC平均使用率達到70.0%。此外,隨著技術與支付的融合加深,支付企業競爭焦點正逐漸轉向技術。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為代表的人機交互技術和以防攻擊、防詐騙等為代表的風險控制技術在網絡支付領域應用日趨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