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前段時間被一則新聞刷新了三觀,今年48歲的大衛從小學學霸,從國內名牌大學畢業後,又在國外名校拿到了碩士學位,但是六年前回國後就一直不工作,靠老母親的一點退休金生活,82歲的老母親為了讓兒子工作,準備去法院告兒子,讓他出贍養費,但找來律師後發現就算勝訴,兒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沒辦法。

老母親無奈放棄了,對於今天的局面,她懊惱的哭訴到:我教育的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我想看到這則新聞,你一定和我的感覺一樣,為老母親感到心酸,養兒一場不易,把兒子培養成高端人才,更不容易,卻得來了這麼個結果。老母親那句,他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有位媽媽跟我說孩子上了一年級以後啊,感覺時間變得更緊張了,於是很多媽媽都自然而然的包辦了學習之外的一切,因為愛也因為省事兒,比如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書包得喊七八遍才去,好不容易收拾完了,還丟三落四太麻煩,而你幫他收拾兩分鐘就完美搞定。很多父母,甚至還會傻傻的對孩子說,別的不用管了只要學習好就行了,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還常常自我安慰,哎呀,沒關係,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會了,現在回頭來看,是否看到了大衛老母親當年的影子呢?

人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的,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收拾書包的習慣,可能到了高年級的時候,還需要每天到處亂翻找東西,常常為這些無謂的雜事,消耗一部分精力。學習上自然會覺得比別的孩子更吃力,這種事情你也別指望他長大了突然就會了,就像一個從來沒有讀過書的孩子,不可能在十八歲那年走進高考考場,輕輕鬆鬆考上理想大學,沒有一個孩子會一夜長大。一句話總結來說,就是如果8歲時你不讓他整理書包,18歲時不讓他獨自處理麻煩,就難保他38歲依然在啃老。

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對於咱們正處在過渡期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該怎麼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我想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整理書包這件事,為什麼呢?

我大伯是一位教了三十幾年學的老教師,他經常說啊,班裡那些成績差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書包和桌面都是亂七八糟、邋里邋遢的,老師發的試卷作業隨手到處放,等下節課又翻箱倒櫃的找。一抖書包,掉出一大堆文具,成績好的孩子大多都有歸納整理的好習慣,書桌收拾得整整齊齊,試卷資料也整理得井井有條,做啥事都乾淨利索,都有計劃的孩子成績肯定比那些小邋遢好。

如果說各科學習是增長孩子的知識,體育鍛煉是培養孩子的意志,那麼整理書包就是從小讓孩子養成自我管理,邁出獨立第一步的好習慣。同時還能培養思維的條理性,讓孩子一生受益;與前兩者同等重要。

你可能會說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整理書包啊,但每次都是忘帶東西,然後老師給大家打電話讓家長送去的時候更加火冒三丈,該怎麼教孩子養成正確整理書包的習慣呢?我會告訴你黃金五大法則讓你解決這個頭疼的問題。

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首先第一條:給書包裡的每一樣物品,找一個固定的家,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每天早上睡眼朦朧,你也能準確的找到牙刷和牙膏的位置,完成洗漱,可是即便在你很清醒的時候卻常常找不到沙發某個角落裡的手機,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特別不擅長記憶,位置不斷變換的物品在哪。

很多孩子總是喜歡把所有東西都往書包的大口袋裡一放,這樣既亂又不衛生,很多書本以外的東西,比如水杯跳繩,面巾紙、彩筆、解下來的紅領巾等等,如果一開始就和孩子約定好,在書包裡給他們找一個固定的位置,當作他們的家,比如書包外面的小口袋,這樣一來既便於尋找也顯得乾淨利索,組織孩子書包裡物品的內部結構,能夠將孩子大腦中的信息,轉移到外部環境。將信息放置到固定的位置,讓位置本身提醒孩子的重要線索,能夠讓孩子節省更多的精力,你可能會問這樣就夠了嗎?

各科的作業試卷混在一起放在大口袋裡,還是要用的時候,還是經常找不到該怎麼辦呢?

彆著急再來看看第二大黃金法則,用文件夾給書本分類。如果孩子各類物品整齊有序,學習的時候想找什麼立刻就能找到,就不會分散他的注意力,影響他上課聽講了,關於孩子的書本,我們可以幫孩子給所有科目都準備一個大文件夾,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標記好哪個是語文,數學,英語,然後把所有跟這個物品相關類別的東西都可以放在這個夾子裡面,相關的卷子作業都在裡面也不會弄丟,你需要做的就是經常提醒和監督孩子,按照文件夾整理自己的書本試卷。

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你可能會問,除了這些常規物品的整理,一些特殊課上需要帶的東西,孩子經常忘記怎麼辦呢?

第三大黃金法則,把課程表貼在醒目的地方,並在課程表中醒目的標記出需要特殊文具的課程 課程表最好是在貼在孩子的書桌附近,讓孩子一眼能看到。每天對著課程表收拾書包,不容易遺漏重要的課本和練習冊。作業本等等。另外我們要對孩子每週有幾次特殊文具的時間心中有數。隨著時間的積累,

你會發現孩子的書包越來越沉,這個時候你需要知道第四大黃金法則,定期斷舍離。

孩子通常記得把東西放進書包裡,卻想不起來把不用的東西拿出去,久而久之書包越來越重,裡面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越來越亂,記得提醒他們把不用的課本和講過的卷子等等,及時的拿出書包放好。

黃金法則第五,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和偷懶,及時誇獎孩子。很贊同一位心理專家說的一句話,一個懶惰邋遢的孩子背後大多有個事事包辦的勤快媽媽。很多時候如果你總表現的很勤快,什麼事都負擔起來,那就會給孩子一個假象,媽媽很厲害,什麼事兒都能做得很輕鬆,這樣一來孩子就完全沒有自己去做事的動力了,所以啊,你一定要學會適當的示弱和偷懶,留機會給孩子去鍛鍊嘗試。

家長必讀 | 孩子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從整理書包開始


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幫助孩子收拾書包,也可以在孩子的請求下幫助她尋找丟失的文具。但切忌越俎代庖,更不要每天在他書包裡翻來翻去,自己找東西。再小的孩子也有獨立的空間意識和隱私意識,有時候孩子找東西慢一點,我們也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自己完成,這和傾聽孩子說話的道理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