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晚清統治者並非全部無能,只是裡面壞人作祟,這就是洋務運動失敗和辛亥革命成功

根本原因。慈禧就是一個大號王熙鳳而已,她擅長的是宮廷鬥爭和在宗法專制社會掌權。

慈禧動用北洋海軍600萬軍費造花園,是甲午失敗後,維新派攻擊後黨的謠言。慈禧本人政治水平在中國各朝末期統治者中絕對數一數二,一個滿族皇室代言人能在滿人精銳騎兵被英法聯軍全軍覆滅的形勢下,依然維持清朝正統半個多世紀,此人的手腕遠超現在網上各種軍閥迷。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李鴻章在當時的現有體系中的既得利益很大,關係牽扯也很深,他不太可能成為革命者,於是就變成了舊體系的維護者。他與滿清有較大的共同利益,但是也因為內部實力失衡而遭受猜忌。這是他與清廷的關係。他的核心利益是以北洋水師為主的新軍,而日本恰好立志消滅北洋水師,這是他與日本人的矛盾所在。甲午戰後的條約構築了一個強大的日本,也毀掉了看似巨大的大清,這看上去是政治的博弈結果,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當時北洋水師軍力是超過日本的,軍艦數量一點不少,鎮遠定遠兩艘,更是無論從噸位,炮徑,配備,先進程度,都是堪稱亞洲無敵的。與日本一樣,軍官大多都是德國海軍學校畢業。但是最後怎麼打的大家都知道了,根本就沒像樣打就敗了,最後被人用我們自己陸上的炮臺來轟,鎮遠定遠還被人俘獲了,在全世界海戰史上都是前所未聞。

不誇張的說,就算那600萬全部拿來買了軍艦,結果也是一樣,反而可能還給人多幾艘。清廷與日本的戰略思想與意圖都不同,根本想的就不是一個問題,可以說,哪怕在清廷實力佔優的時候,事實上的戰略主動權也仍然在日本手中,他們可以隨意挑選作戰的時機,這確實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慈禧修頤和園的原因很多,不止一個。第一,慈禧確實想要一個園子。第二,算是一個緩兵之計。第三,這是個忠誠度測試,看看誰能夠無條件支持自己,而誰和自己不是一條心。第四,算是個投名狀。加入進來一起貪汙的就是自己人,口頭上支持自己的是外圍,反對的人靠邊站。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事實上慈禧並沒有挪用北洋水師軍費,因為修建頤和園之前,慈禧也沒給北洋水師撥過什麼錢,北洋的主要經費都是李鴻章集團自掏腰包。

只不過有一些地方官僚假借為海軍捐款的名目,向慈禧行賄,那些本來也不是北洋的錢,然後才有了這種以訛傳訛的說法罷了。海防捐是以北洋水師的名義向老百姓募捐的,老百姓給錢說明他們認同了這個說法,那這筆錢就是給北洋水師的。這是走到哪裡都站得住腳的理由,哪怕當時,慈禧也不敢說為了她過生日在全國搞捐款,為什麼?因為會被罵得很慘,而且很可能還籌不到。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辛亥革命並不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因素,清廷的權力失衡才是。慈禧、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去世之後,各省的督軍權力失控,清廷除袁世凱外已經沒有能夠掌控局勢的人了,所以當時的皇族雖然極其不信任他仍然被迫將權力交給他。對於以慈禧,光緒乃至李鴻章為首的漢族高官來說,當時的境況無非就是保天下還是保疆土,如若保疆土,放由光緒親政,勵志圖新,即便大清能苟延殘喘,那失權的慈禧難免不被清算。如果全力扶持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漢臣興洋務,重軍事,難免將來不會功高蓋主,丟掉天下,連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後,都耐不住想把皇帝做一做,真大權在手,李鴻章的理想肯定也不僅限於做第二俾斯麥。

所以甲午戰爭可以輸,但太平天國必須得剿,疆土可以割讓,但戊戌變法搶權不可以忍。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其實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能夠成為知己,很大程度上是雙方都處於共同的兩難困境。李鴻章作為一個改革者,他討厭皇權,但是作為一個士人,他又不希望動盪,所以他嚴詞拒絕了孫中山之流的主張,就算是皇室衰微,也只不過是東南互保而不是東南自立,兩難。伊藤博文何嘗不是,作為一個先進的民主主義者,他討厭專制,所以他推崇民主,哪怕是民主會阻礙他的強國夢,但是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他又討厭廢除天皇制的想法,認為這對於日本民族來說是災難。而當時的日本天皇制以及依附於半封建專制制度的政權又是民主的敵人,兩難。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他們兩個都是這樣左右為難的人,又難得都能知道對方左右為難的苦衷。如果九泉有知,兩人到了地下,說不定可以拋開一切立場,真真正正地把酒言歡。作為當時東亞改革人物,兩個人對於歐洲文藝、美酒等方面的喜好都是近乎鐵粉的狀態,這是他們共同的愛好,也是兩人能夠契合的一個方面。

慈禧修花園為真,挪用水師經費為偽史,慈禧沒想過撥錢給北洋水師

滿清的幾個問題導致了它不可能強大起來,早晚會露出馬腳:1. 以一個文化上落後的外來少數民族統治文化上先進的多數民族。這導致滿清必須在大量的關鍵位置依靠八旗子弟。而八旗子弟因為血統出身的優勢,根本不必努力奮鬥,早就已經不堪大用了。2. 清廷的運作靠的是一個龐大的官僚系統。這個系統中,通過科舉上位的官員大多沒有接受西方先進思想並變法圖強的能力,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然變成少數能員幹吏的政敵。所以,不廢除科舉,就不可能斬斷保守派落後官僚的人員梯隊。3. 滿清中央集權的制度最大的倚仗其實就是科舉制度形成的舊的官僚體系,廢除科舉必然導致具有新思潮的人逐步佔據高位,最終的結果就是如歷史上一樣的清帝退位。實際上,這是滿清可以期望的最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