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教育培養孩子,對於家長朋友來說,更像是一次“創業”而且應該是那種不允許失敗的創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嗎。

第一,很少關心孩子的能力培養。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孩子學習好,能夠考上好的大學,我們都願意做。可結果卻差強人意,在父母對學習關心的同時,孩子其他方面都被忽略了,如獨立性、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等。歸根結底,還是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其他能力的培養被忽略了。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二,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大人們的壓力來自於工作、生活,而孩子的壓力則來源於父母,而父母對於孩子只是關心其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很少會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關注的,而父母不經意間的忽略可能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三,很少教育孩子去關心愛護他人。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父母都會直接告訴或者暗示孩子,遇到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在我們很多家長心中,自家的孩子是不能吃虧的。其實,父母擔心孩子吃虧受欺負的心理很正常,但是也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通過理智、規則內的形式來解決,比如告訴老師,請求父母出面等,而不是採用暴力還擊的方法。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不能吃虧”的狀態下,那就會導致自我意識的膨脹,從而變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別人的人。可以說,父母這種畸形的愛子方式,不僅不是對孩子的愛護,還會給孩子的將來埋下巨大隱患。等到孩子成年後,很可能因為一點瑣事就採取暴力手段處理,導致出現嚴重後果。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四,總灌輸“我們家很有錢”的思想觀念。

在這個物質社會,越來越多的東西被明碼標價,似乎有錢就能買到一切。甚至有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買到孩子的前途和幸福美滿的意識。可是,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作為家長您不妨想一想,一個在享受著物質卻享受不到愛的孩子,一個在想做點什麼卻又因為“家裡有錢”而退卻的孩子,是您想要的嗎?父母都是自私的,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就是對的,但事實上,物質上的保障卻買不到精神上的力量和寄託。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五,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新聞,什麼“虎媽狼爸”如何如何教育孩子,孩子考上了什麼名校等等,殊不知,正是這些父母,他們在愛的名義下,將孩子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或是實現成就感的工具。

對於此類現象,很多教育專家是持反對意見的,認為其核心都是控制孩子成長,讓孩子沿著自己設計的軌跡發展。在這樣的教育下,即使有個別孩子可以考上名校,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每個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母親的,也不是父親的,而是屬於自己的。作為家長,我們要正視孩子的獨立性和權利。孩子就是孩子,父母就是父母!父母必須人事到:孩子的主觀感受是誰也替代不了的。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六,為孩子提供過度保護。

在當下,出現這樣一種現象——“30歲兒童”,什麼叫做“30歲兒童”呢?就是一個到了而立之年,還是喜歡躲在父母羽翼下,凡事不能自理獨立的人。事實上,“30歲兒童”在現如今的生活中很常見,導致這樣的原因就是,父母為孩子提供了過度的保護。

什麼是過度保護?過度保護就是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關心、過多教育、過多的照顧,從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我們試想一下,在父母這樣過度的保護下,孩子的好奇心在一次次“不能”中逐漸變得膽小起來;伸出的手嚇得縮了回去;跨出的腳步嚇得退了回來;就連心中探索世界的思想,也慢慢被限制住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變得什麼也不敢做,什麼也不會做,什麼也不想做。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慢慢變得怯懦、自私、唯唯諾諾、懶惰、自卑、不合群。更嚴重的還會出現自閉等心理問題。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七,總認為“聽話”才是好孩子。

如果問: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說: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聽話”在不自覺間變成了評判“好孩子”的最高標準。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點,有的孩子生性活潑,有的孩子天生文靜、乖巧。如果父母一視對待,很有可能就扼殺了孩子獨有的個性和探索能力。

如果家長真想讓孩子聽話,那就要自己學習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識,不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成長期,還要了解孩子的勝利成長期;孩子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心理特徵和生理特徵等等。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能力世界,讓孩子“聽話”。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9大硬傷,你中了幾個?

第八,棍棒下面出孝子。

中國有句古話“棍棒下面出孝子”。現如今,還有一些家庭延續這種做法。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張嘴就罵,抬手就打,他們認為這樣孩子就不敢再犯錯,實際上,這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陰影。

所以,父母的棍棒教育即使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也希望不要再用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心理扭曲,性格怪癖、冷漠。嚴重的話孩子還會交上壞朋友,從而誤入歧途。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更何況年幼的孩子。因此,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審視和理解事物,而非使用暴力手段。

第九,忽略了孩子生存能力的訓練。

在日本,當孩子走路摔倒了,不會哭,而是拍拍身上的土,自己爬起來。因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會給他們灌輸,要自己站起來,往前走,以後走路要小心的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摔倒中自己爬起來。而這種堅持和堅強,也為日後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實,鍛鍊孩子生存能力的機會無處不在,大到公益拓展,救助寵物,植樹,小到自己穿衣、洗澡等。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勤於動腦,相信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


本文來源: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