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教不出中國的王思聰

西方教育教不出中國的王思聰

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最近頻頻“出彩”,讓老爹也不得不面對媒體。在回答王思聰的問題時,王健林承認他做人太過張揚,並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西方成長經歷;第二可能與他年齡有關。”
接著他反省自己的教子過失:
“現在回頭看,我可能有失誤的地方。比如說讓他在國內讀完初中或高中,再把他送到國外去,這樣更合適。思聰比較小(小學時候)就送出去,受西方的教育比較多,對中國的人情世故、社會複雜程度缺乏深刻認識。他在中國,不能用西方學到的方式去做事。”
鬧半天,全部不是自己的錯誤。是“西方”害了孩子。
我們這些在海外生兒育女的人,讀到這裡,真有點躺著中槍的感覺。周圍看看,在“西方”土生土長的中國家庭的孩子比比皆是。哪個是王思聰這樣的做派?一個也沒有。
再看看西方富人階層的子弟,比如美國前五十富人或者歐洲前五十富人的孩子,哪個像王思聰這樣在網上炫耀“日狗”?我孤陋寡聞,一個也找不到。既然西方人不這樣行為,怎麼能說你“日狗”的兒子是“用西方學到的方式去做事”?


我對王健林毫無瞭解,但很願意相信他是位了不起的企業家。正像他自己說的,成為亞洲首富,“如果不說自己是主要因素,那就是胡說八道,中國十三億人怎麼你就冒出來了呢”。有人可能說:競爭規則不透明,有人就是有關係,能鑽空子等等。這話不假。但有關係、能鑽空子的,豈止成千上百?怎麼王健林能出頭?我一向喜歡打這個比方:阿姆斯特朗贏了七屆環法冠軍。英雄!後來證明他吃藥了,跌下神壇。但我還是佩服他。因為我知道,我吃藥也贏不了一次。絕大部分人吃藥都贏不了。
但是,王健林本事大,不意味著他對“西方”無師自通。他不懂任何外語,也沒有在西方長期生活過,怎麼可能知道“西方”是怎麼回事?而且,從他談兒子的話中就能看出,幾乎每一句都透露出對“西方”的誤解。
比如,兒子在外面出洋相,就說“可能與他年齡有關”。我上網一查,王思聰1988年出生,已經過了27歲生日。“西方”的家長,會拿這個年齡當理由嗎?在過去,“西方人”經常18歲就把孩子掃地出門。現在中高階層往往管到大學畢業。但在耶魯時碰到的一個富家子弟告訴我:
“五月畢業典禮,父母高高興興地來捧場,好像很為我驕傲。但是,六月父母的支票就收不到了。”

道理很簡單:你22歲,大學畢業,我們真為你驕傲!也正是如此,我們相信你能獨當一面地開拓自己的人生。
另一則相關的“西方”規矩,我姑且剪貼在這裡,供王思聰學英語時參考:
There was a time, in these United States, when a candidate for public office could qualify with the electorate only by fixing his birthplace in or near the "log cabin." He may have acquired a competence, or even a fortune, since then, but it was in the tradition that he must have been born of poor parents and made his way up the ladder by sheer ability, self-reliance, and perseverance in the face of hardship. In short, he had to be "self made." The so-called Protestant Ethic then prevalent held that man was a sturdy and responsible individual, responsible to himself, his society, and his God. Anybody who could not measure up to that standard could not qualify for public office or even popular respect. One who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is mouth" might be envied, but he could not aspire to public acclaim; he had to live out his life in the seclusion of his own class.
此話是一位叫Frank Chodorov的作家說的。大意是:曾經有個時期,在美國的公職候選人必須有貧窮的父母,然後一階一階憑著自己的能力奮鬥上去。一句話,他必須是“自我塑造的人”。
所謂新教倫理,就是要求個人對自己、對社會、對上帝負責。任何人達不到這樣的標準,就難以有資格出任公職。那些含著銀勺子出生的可能被人羨慕,但他難以激起公眾的喝彩,只能隱居在自己階層的一個狹小圈子裡。
應該說,這是一個頗為懷舊的、過度理想化的說法。但這確實體現了“西方”的理想,特別貫徹到了“西方”的精英教育中。2008年美國大選時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因為是富人,反覆被媒體奚落。為什麼?一大原因,是他老爹曾是個大汽車公司的總裁。
他辯解說老爹把錢都捐出去了,自己的錢全是自己掙的。這些也都經得起媒體的審視和推敲。媒體還特別報道說,他剛結婚生子時,全家要住地下室。這至少說明老爸寧願看著新生兒的孫子生活在那麼差的環境中也不伸手。

美國的富人教訓子弟時確實有這種說法:“你大學畢業,先到紐約住地下室和老鼠當同屋!”不過,即使如此,媒體依然不依不饒地指出:你羅姆尼的學費是老爹付的。甚至買第一套房子也是老爹幫忙。你搶跑了。你不理解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美國人的甘苦!
王健林怎麼做?他一下子就給兒子五億“練手”:“讓他自己幹5年,上20次當。看看能不能成。”你見哪個西方人這麼做的?這難道不是更像中國的做事方式?
王思聰的言行,根本不說明他是“用西方學到的方式去做事”。恰恰相反,這正好說明,他出去那麼多年,似乎“西方”的東西什麼都沒有學到。
王健林說王思聰懂幾門外語。一個自己不懂外語的人,有什麼資格說這話?真懂幾門外語,又在網上這麼張揚,怎麼能不露出一點點關於“西方”的知識?誰聽王思聰講過什麼新教倫理、憲政精神、倫敦股市的生成、西方現代財政體系的成立、莎士比亞、奧斯汀、狄更斯、柏拉圖、莫扎特、貝多芬、牛橋教育精神、牛頓、達爾文,或者卡內基、洛克菲勒……我不妨“大膽假設”:他SAT能考過國內的高中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畢竟,忽悠一個愛子不能自拔、又對“西方”一無所知的老爹自己在西方學了多少東西,比糊弄傻子還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