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進萬家讓新春佳節“年味”更濃

新華社杭州2月17日電(記者馮源)《三請梨花》《江南第一家》《穆桂英》《文武八仙》《白蛇傳》……這些婺劇傳統劇目在古稱婺州的浙江金華地區膾炙人口。新年伊始,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就派出近百人的大陣容,由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帶隊,深入到義烏、永康、縉雲等地,為農民送上一臺臺大戲。

院長王曉平介紹說,我們的演員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2016年海外“歡樂春節”活動,在哥斯達黎加和秘魯演出了14天。回國之後,大家沒來得及休息幾天,就立即投入了新春下鄉演出。

考慮到農民觀眾更喜愛文武結合、場面熱鬧的傳統劇目,演職人員挖掘改編、精心排練了一大批婺劇傳統戲供觀眾挑選,還把許多精品劇目改編成“農村版”,在陣容、佈景、燈光等方面進行調整,使之更適合農村舞臺的演出。在義烏市大陳鎮大畈村的演出現場,村民葉小軍在臺下豎起大拇指說:“看上大戲,才叫過年。”

多年來,浙江曲藝家一直把基層一線作為大舞臺,為老百姓送去歡聲笑語。丙申猴年春節的前三天,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翁仁康帶著曲藝小分隊,先後來到杭州市文新街道駱家莊社區、紹興市益農鎮、杭州市蕭山區長巷村和寧圍鎮的文化禮堂,為當地老百姓送上蓮花落、越劇、歌曲、小品等多種形式的曲藝作品。

記者從浙江省委宣傳部獲悉,“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從去年12月底啟動以來,浙江的文藝工作者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送文藝、送演出、送服務,為基層群眾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兒”,也突出了文化惠民服務群眾的主旨。

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2016年浙江省屬院團新年演出季推出了越劇、京劇、兒童劇、音樂劇、交響樂、舞蹈、曲藝、雜技、魔術等眾多藝術門類的藝術精品,以滿足不同欣賞口味、不同年齡段群眾的觀賞需求,讓更多的市民選擇“文化過年”這一健康的節日生活方式。他們還分多條線路奔赴全省革命老區、貧困山區、海島漁村、偏遠地區的農村基層廣泛演出,共計安排222場惠民演出和23場公益展覽,將優秀的文藝精品送入千家萬戶、送入百姓心頭。而市縣各級專業劇團也集中推出了一系列好戲連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

浙江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文化場所館也積極發揮文化陣地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春節文化活動。浙江美術館推出“畫風畫峰——浙江花鳥畫名家作品展”、“玉宇金猴——丙申春聯展”和“鴻福滿堂——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展”三大展覽,以文人花鳥畫、民間年畫、春聯書法三種傳統藝術形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組織多位書法名家,先後來到舟山市普陀區南岙社區和杭州市拱墅區米市巷街道,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書法進萬家,送‘福’寫春聯活動”,為群眾現場書寫春聯和“福”字。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組織全省會員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攝影進萬家溫暖全家福”活動,在元旦春節期間走入鄉村,為百姓拍攝團圓喜慶的全家福作品和全村福作品,深受群眾歡迎。(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