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興趣在人的生活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產生愉快的緊張感,它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很積極的影響。

這是真的,python之父吉多·範羅蘇姆對編程濃厚的興趣,讓他在無聊的聖誕節期間,選擇開發新語言,而不是選擇在床上躺屍。暢銷書作家約翰 Z. 森梅茲,可以每天花上十幾小時的時間,製作編程教程,動力來源便是興趣。

無數的事實在告訴我們,興趣真的可以左右一個人的方向和發展瓶頸。然而,絕大部分人對於“興趣”二字,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認為興趣是天生了,而不是被開發出來的。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他們的理由是,你看哪一個大佬不是從小就對編程感興趣?從小就開始學編程的?喬布斯11歲、扎克伯格10歲、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10歲就對編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隱藏了很多事實,讓你對興趣產生了偏差,認為興趣是天生的。喬布斯從小就生活在硅谷附近,鄰居都是惠普公司的職員,扎克伯格的父親從小就開始教扎克伯格編程,併為他聘請名師,馬斯克愛上編程,也都得益於父親的啟發。

興趣是成功的基礎,而興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後天開發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對編程產生興趣,從而服務於學習編程呢?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編程興趣

1、學習驅動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小時候寫寒暑假作業,我們知道早寫早輕鬆,也知道只要作業完成了,基本上是想幹什麼幹什麼,大人不會太多的干涉。然而知易行難,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先玩後寫,寒暑假時間很長,寫作業並不是一件很緊急的事。

等到快開學的時候,才意識到,如果作業不做,就會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還有請家長的風險,寫作業已經成為了一件不得不做的緊急事,我們才開始行動了。緊急or不緊急,在我們的心裡是有排期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將學習編程這件事的緊急程度提高。

怎麼讓自己認為學編程,真的很緊急?

學習的驅動力,由兩方面組成:動力和壓力。給自己繪製一張圖,列出自己不得不學習編程的動力和壓力因素。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讓自己明白了學編程是必須馬上做,現在做的事情後,就容易產生一個良性的結果。有了學習的驅動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落實不到執行,這一種圖表就沒有意義。

2.分解目標

如何讓自己能夠持續不斷的學習,並且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麼就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

,比如我要今年學會做一個遊戲,明年學會做一個app。

目標不能實現,很大程度歸咎於沒有對目標進行分解,長期的目標顯得那麼望塵莫及,而如果我們將長期的目標,分解成多個短期目標,實現的難度就會大大的降低。

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提出一種分解目標的方法-逐級承接分解法,這一方法可以將目標進行分解,從而提高實現目標的成功率。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作為編程初學者,我們並不知道要學哪些知識,更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需要多長的時間。

首先,我們需要查看對應課程的學習路徑,瞭解所有需要學習的內容(查看相關教程目錄)。

其次,試學幾個小節,方便我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確定學習目標(比如scratch的相關視頻、圖文教程)。

需要注意的是,制定學習目標時,一定要低估自己。很多同學喜歡制定一些看似很宏偉的目標,每天能學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的學習極限是十個知識點,於是就給自己制定每天10個知識點的學習目標。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高估自己的後果是,天天目標達不到,或者無比艱難,進而心生放棄的想法。所以,我們一定要低估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是每天最低的學習量。如果達到了目標,可以繼續學習明天的課程,這樣一來,原本計劃10天要學習完成的課程,可能5天就全部學完了,成就感滿滿。

有了學習的驅動力,也有了一個可被分解的目標,還遠遠不足以建立“興趣”,也許你還處於“被迫式”的學習窘境之中,沒有關係,接下來的兩個步驟,將會讓自己愛上學習編程。

3.即時反饋系統

每按下一個按鍵,系統就會立即給予回應,每放出一個技能,都可以看到一個敵人倒下,還能聽到獨特的技能音效等等。反觀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反饋系統。

在生物學中,生態系統有一個天然的、穩定的反饋機制,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要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大自然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第一種是讓生物的種群數量增加,並具有多樣性,保證不會因為物種太過單一而失衡,這屬於正反饋。

第二種是通過各種方式制約生物種群的發展,減緩系統內部的壓力,這屬於負反饋。

正反饋和負反饋,讓整個生態系統維持數千萬年的平衡,並且處於不斷的進化中。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學習編程也是如此,我們需要建立這兩種反饋方式,讓自己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至於失去興趣。

4.習慣成自然

古語云,萬事開頭難,說得剛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總會覺得特別難,後來就簡單了。有人認為,萬事開頭難的原因,是源於我們對想做的這件事的不瞭解。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之所以剛開始就覺得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養成做這件事的習慣。

剛開始減肥,你覺得難,是因為你還沒有養成天天跑步的習慣,還沒有戒掉吃零食的習慣;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剛開始學編程,你覺得難,是因為你還沒有習慣編程的思維方式,還沒有戒掉玩遊戲、看電影這些習慣。

假如我們能養成學習編程的習慣,這件事就變得沒那麼難了。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為21天效應。

明白了這一規律,你會發現,其實學編程真的沒那麼難,貴在堅持罷了。

學習編程的理由

數學:編程有助於孩子們將抽象概念形象化,讓他們將數學運用到現實世界中,讓數學變得有趣和有創意!

寫作:會編程的孩子能夠理解簡潔和規劃的價值,提高寫作技巧。許多孩子甚至使用遊戲化編程工具作為講故事的媒介

創造力:

孩子們通過實驗學習,並在編程時加強他們的大腦,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自信:來自很多家長的反饋,他們已經注意到孩子們正在通過編程解決問題,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關注和組織:當他們寫更復雜的代碼時,孩子們自然會更好地關注和組織。

耐心:通過編程進行調試 - 並沒有比通過挑戰來構建毅力和耐心更好的方法!

溝通:編程教授邏輯溝通,增強口頭和書面技能。想一想:學習代碼意味著學習一門新的語言!

興趣非天生,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學習,編程興趣也需要培養

分享:孩子們自由創作自己所思所想,用遊戲或者動畫方式展現出來,並且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生活技能:編程是數字時代的基本素養,對於孩子來說,瞭解並且能夠創新技術是很重要的。

職業準備:對科技行業的員工有很高的需求; 在幼兒時期掌握編程技術,可以讓孩子們在任何他們選擇的領域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