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這個社會要以“流量為王”了?

新鮮人斯貝爾


從線下實體店、平臺電商、微商、新零售,到現在的自營式社群電商,都需要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成交,就沒有變現。

線下實體店,在生活的小區、周邊,以購買生活必需品、線下體驗為主,每天的成交量有限。

平臺電商,分門別類、品種眾多、流量大,是公域流量平臺,銷售規模大,獲取流量越來越難。

微商,以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熟人作為自己分享、傳播、變現的受眾,銷售商品相對單一。

新零售,是結合線上線下的新型銷售模式。

自營式社群電商,是網紅是IP,通過私域流量的變現。

沒有流量就無法變現,所以說這個社會是“流量為王”的社會比較恰當。


智遊生活


近日,一段男女老少聚在鄭州中牟縣一處郊區荒地“尬舞”的視頻火遍網絡。視頻中,多名尬舞者被大批圍觀群眾圍在中間,忘情地扭動著身體,個別衣著比較“清涼”的女尬舞者甚至站到了音箱和設備架上舞蹈,藉此吸引觀眾。據說,這就是曾火極一時、後來又被禁了的“鄭州尬舞團”。


早在2017年,“尬舞”就被鄭州當地下了禁令,原因是“擾民、低俗、涉嫌商業行為、踐踏公共綠地”,但是一直禁而不絕,只不過轉換了陣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尬舞”不光是一項運動,還是一門“生意”。尬舞者通過在網絡平臺直播,吸引粉絲和流量,以此獲取較為可觀的經濟利益。


我翻看了一些此前的“尬舞”視頻發現,不少“尬舞”的直播者動作輕佻下流,比如摸胸、掀裙子、男扮女裝互撩,甚至為吸引眼球而不惜跳河。之所以如此,我想肯定不是為了好玩,更不是舞蹈的規定動作,這樣做的唯一理由就是為了吸粉、引流。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只要能爆,做什麼都可以。只要有流量就什麼都正確的想法,顯然是一種極其扭曲了的流量觀,是必須加以糾正和批判的。

由於流量的背後是金錢利益,這種“流量正確”的觀念流毒較廣,成為部分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網絡“新生代”的致富經。他們不惜以各種審醜、低俗、獵奇,甚至暴力色情的內容來迎合一些網友的“低趣味”需求,為的就是其背後的巨大流量。在他們眼裡,流量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只要能吸引到流量,就是王道,至於社會的公序良俗,甚至法律法規,都可以置之不顧。


只不過,流量為王,更要小心流量為“亡”。以直播平臺來說,為了流量,有人直播吃蛇、吃玻璃,甚至還有人直播拿一坨屎在某快餐店噁心就餐人員。而在其他網絡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裡,也是充斥了虛假、低俗、危言聳聽、情色暴力的內容。但是,類似大連男子直播喝酒猝死、紹興快手小哥直播跳河遭遇不幸的悲劇還少嗎?又如咪蒙,絕對的流量“女王”,到頭來還不是因觸碰底線而“陣亡”了?


現在是粉絲經濟時代,只要擁有龐大的粉絲,就能帶來巨大的流量和超強的變現能力。但這顯然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好了,可以成為創造奇蹟的富礦,引導不好,則會變成危害極大的“毒瘤”,導致網友的價值觀錯位。從這個角度來說,價值扭曲的“流量正確”必須杜絕,否則社會積極向上的風氣勢必會遭到破壞。

在工業時代,企業不僅有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更要擔負起引導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社會責任,這也是商業文明延續的基石。同樣,在網絡時代,這些以提供精神產品來獲取流量從而實現利益的主體,也必須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責任。


從自身發展來說,不管是個體也好,還是平臺也罷,如果一味追求“流量正確”,肯定不是健康發展的長久之計。這就好比一家企業、一款產品,要最終贏得絕大多數人的認可,靠的不是譁眾取寵,而是實實在在的質量。畢竟,只有符合多數人的價值審美的事物,才有可能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最近發現電瓶車哥火了,感覺不到平常規規矩矩朝九晚五的上班沒啥出路啊。


Java實用技術


跟著感覺走,盲人跌落溝。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下棋如此,觀世皆然。流量明星,開始時蒙弊了很多追星的年輕狂人。在疫情的考驗下,不堪一擊逃往國外,脫去遮羞布跌落神壇成人渣。變成恥辱柱上的√。

是非多比較,悟性可提高。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是購物不上當受騙的常識。流量迷人眼,實質是金錢。警察從破案中總結出,騙案中的甜言蜜語使人神魂顛倒,一講到“錢"字,你就得清醒,關機,就不會上當。

不貪也是防騙的護身符。我把寫文章當成健腦的一種運動,不求虛名,不圖錢。對方採不採用無所謂,網友點不點贊,看不看都隨緣,只要對得住良心就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