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我覺得包裝盒外面的‘竦塘’商標還應該再加大一些,這樣消費者會看的更清楚,同時應該使用醒目顏色區分開‘牛肉’和‘牛排’,以免我們在裝箱時候混淆……”4月20日上午,徽州區西溪南鎮竦塘村小黃牛二期基地包裝車間內,該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李小云手指著盒子,和隊員們商討著。

「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2018年4月,作為省選派幹部,李小云從黃山日報社來到竦塘村掛職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從新聞人到扶貧幹部,他迅速完成角色轉變,甘願當起“學生”,紮根到扶貧一線。他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一起走村串巷,奔走入戶,瞭解戶情,問詢戶意,細心瞭解和解決貧困戶的每一個問題,他們用腳丈量,用心傾聽,圓滿完成全村83戶184人的脫貧任務。

竦塘村是徽州區12個省級貧困村之一,全村地域廣,人口多,脫貧任務重。李小云和扶貧工作隊及村兩委立足資源優勢,把培育和壯大小黃牛特色養殖產業作為扶持重點,整合扶貧資金,先後建設了兩期標準化養殖大棚,配套飼料棚、管理房等,通過吸收貧困戶就業、資產收益分紅等方式,帶動83戶建檔立卡戶增收致富。

「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竦塘小黃牛養殖逐漸走向品牌化、產業化之路。“目前我們已經成功註冊了‘竦塘’品牌商標,並設計了精美的包裝禮品盒。現在的竦塘小黃牛牛肉,已走出了黃山市,走向了全國,成為不少消費者過節送禮的佳品。”李小云說。打開他的微信,不僅頭像是一個手捧小黃牛包裝盒的十足“牛倌”,就連朋友圈近兩年所發的動態信息有三分之二都被牛肉銷售“廣告”所佔據:“竦塘小黃牛,肉質細嫩,味香多汁,是您家庭、朋友聚會不可多得的美味佳品和節日饋贈禮品!”“第二批牛肉已在路上,小夥伴們準備接貨啦”“今天180盒走起,持續走在扶貧送牛肉的路上”……“由於條件所限,之前竦塘小黃牛牛肉銷售只能集中在春節前後一兩個月,但從今年開始,我們通過扶貧資金新建了保鮮庫,不再受氣溫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隨時銷售!”站在基地保鮮庫前,李小云興奮地說。

據瞭解,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嚴把牛肉質量關,每到銷售旺季,李小云和扶貧工作隊員及村兩委幹部就人人當起了推銷員、操作員和銷售員,天天堅守在堅守在養殖場,親自切割、壓縮、包裝,並對外送貨。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竦塘小黃牛養殖基地已累計出欄小黃牛100餘頭,實現經營性收入達110餘萬元。

掛職期間,作為新聞人,李小云也沒有停下采訪的腳步,沒有放下手中的筆。他用手筆和鏡頭記錄做著竦塘村扶貧路上百姓的生活變化,反映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正像他自己說,扶貧路上的掛職經歷,讓他的語言和行動更接地氣、更生動,進一步錘鍊提升了“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一份終生值得回憶的寶貴財富。

「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作者:閆豔 李靜雯 王毅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程紅妹 二審:徐海生 終審:侯中良

「扶貧故事」李小云:扶貧路上撒播新聞人的“光和熱”

黃山這位女子真棒!成功捐獻270毫升“生命種子”

重磅!黃山市旅遊景區分時預約

【跟蹤報道】感動!黃山人為胡海燕愛心大接力!

同命同價!祁門成功調解一起鐵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