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老年、中年相處間的真情實景

快到清明瞭,一派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味道,這樣的天氣特別容易使人愁腸百結、感慨時光流逝之無情。

我本喜歡寫寫、說說道理,今天呢,心頭一團亂麻,抒發下心中的難解之紛擾吧!

先談談兩部電影吧,一部是李安的《推手》、一部是黃健中的《過年》,都是老掉牙的片子,如果不是像我這樣被生活折騰的體無完膚的的滄桑者,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滋味。第一部,講的是一位北京獨居老人,由在美國生活工作的兒子接過去,開始一段生活的互相碰撞,兒子吧,本來孝心一片,希望父親能夠安度晚年,但是老人在異國他鄉根本無所寄託,希望中的平和生活,變成實際中的相互折磨、無奈甚至絕望,理想中的三代同堂支離破碎,人性中的負面毫無保留地展示在家人之間,看後深感老人之絕望,也對兒輩的無奈深有共鳴。至於《過年》,更是跟春晚中宣揚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父慈子孝、夫妻恩愛大相徑庭,兩個老人,兒女回來團聚,有訴不完的對彼此的不滿,吵、打、摔。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是非常真實的,一部主要是講老人與兒女共同生活的不易,一部是講家庭之間各有各的訴求,平時矛盾多了,過年正好爆發。

前幾年吧,老人帶小孩,生活中跟推手很相似,老人折磨,我們忍聲吞氣;至於過年,經常、並且所知道的,電影中的情景居多。

生活並不可能只有和睦、溫馨;然而,家人之所以為家人,就是發現問題,鬧過以後能夠去諒解,恢復一切。

人生,讀萬卷書不如 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點,其實有時候一部電影能夠告訴你生活的真相。我們要去學習,去適應生活中的種種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