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調皮,未必是件壞事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幾乎成為了中國所有家庭的一種教育觀念。我們常常會聽到父母用聽話二字來讓孩子服從,順從。一旦孩子發表一些自己的主見,亦或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家長便會用“不聽話”“不乖”“不尊重父母”等詞語訓斥孩子。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許多人的讚揚和獎勵,而壞孩子因為不聽話,總是給家長惹麻煩,因此輕則捱罵,重則捱打受罰。大人們總是將孩子管束起來,為他們劃定好條條框框,只能遵守,不能反抗。這樣的孩子,在幼兒時期不吵不鬧,不會提過分的要求,好像生下來就特別懂事。在上學期間,他們聽老師的話,不給家長添加任何麻煩。在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這樣的孩子學習好,成績好。可是,這樣從小就不吵不鬧、十分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麼?

孩子太調皮,未必是件壞事


很多時候,家長將聽話作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捷徑,總是用聽話兩個字去束縛孩子,長此以往,在孩子的心裡會產生一種潛意識:認為爸爸媽媽、老師,甚至是大人,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在這樣的一種心理下,孩子會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孩子質疑的能力。使孩子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性格,而後在根據家長所需要的去“捏造”一個所謂的“好孩子”。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讓孩子成為一個好孩子呢?

一.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

有人總結了教育孩子的五步曲:養、育、教、領、導。“養”是“培養”,“育”是“撫育”,“教”是“教導”,“領”是“帶領”,“導”是“疏導”。這五步曲,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是處於平等的地位,一定要從關心和愛護孩子的角度出發,培養教育好子女,特別是要培養好孩子的道德,讓孩子成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切忌採取簡單粗暴的所謂“嚴管”. 我們要明白,孩子聽話懂事,並不需要這種簡單粗暴的“嚴管”,全憑父母用德行去感化。只有細心觀察,耐心溝通,瞭解孩子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孩子一定會受到感染,聽話懂事。

孩子太調皮,未必是件壞事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

其實,學習能力比學習成績重要,獨立精神比乖巧聽話重要,身心健康最重要。所以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應該是平等的對待,而不要把孩子當成附屬。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學會做出人生道路上的選擇,並建立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人,而不是我們想讓他成為的人。

三.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馬伊利和文章的大女兒愛馬,在10歲就摘得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拉丁舞一等獎,在網友們紛紛讚譽馬伊利是個好媽媽時,她卻在直播中坦言,自己做過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曾經對愛馬太過嚴格,讓她變成了一個太“乖”的孩子。

她在直播中呼籲:關於兒童安全的第一點,就是爸媽不要過分採用嚴格教育的方式。

馬伊琍承認,在一般爸媽眼裡,孩子“聽話”,是個特別好的優點,她就常常聽到別人說愛馬:“特別聽話,特別好管。”

但是在一次玩過家家遊戲時,愛馬也想當但是不幹敢說,馬伊琍這才發現,過於“懂事”的愛馬,已經“懂事”到連“不”都不敢表達。因為她已經習慣於屈從強硬的方式,已經習慣於忽略自己的感受,已經不會說“不”了!

孩子太調皮,未必是件壞事


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的同時,可以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支配的時間,例如:寫完作業以後,可以空餘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這樣子有利於孩子學會自主地安排事情,提高獨立管理生活和時間的能力,孩子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感受到自由,從而快樂的成長。

在“要聽話”這樣壓制天性的教育方式下,所謂的“好孩子”缺乏自我。他們缺少獨立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步入社會後,他們也僅僅是被轉化為聽話 的平庸之輩。作為家長,有著比孩子頗為豐富的社會經驗,因此,家長總是以過來人的經驗教育孩子。其實不然,社會是在變化著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果不考慮孩子的性格,一味地只是讓孩子站在自己所畫的圈裡。對孩子來說,得到的是大家的認可讚揚,失去的可能就是一顆勇於觀察世界,勇於提問的心。因此,孩子太調皮,未必是件壞事啊!

大家好,我是關注家庭教育成長的常徵老師。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