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只需要“聽話”的員工,更需要會“思考”的員工

企業不只需要“聽話”的員工,更需要會“思考”的員工


每個企業都樂於擁有聽話的員工,他們承擔了企業正常運行的大部分工作,尤其是製造類企業。員工聽話,意味著能有較好的向心力、凝聚力,是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內耗的關鍵要素。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肯定會從增加收益、降低成本,開源節流上下功夫,這些是密不可分、互相促進的,也是恆古不變的真理。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企業普遍採用的主要管理模式是確定一個最佳流程,或者至少是非常好的流程,然後讓員工按部就班地遵循這一流程,開展自己的工作。為應對這一需求,企業會推出大量操作培訓項目,以培養員工能夠儘快按流程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久而久之,員工習以為常的每天忙忙碌碌,按時打卡、準時上下班、完成日常工作,對他們來說,工作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交易。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大部分基層員工是封閉的,大部分基層員工素質是較低的,因此他們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效益也僅限於企業付出工資所帶來的價值。


每當問到管理者認為員工缺乏哪些能力的時候?答案普遍是:“我們希望員工能獨立思考,而不僅僅聽從命令”,發出這樣的抱怨後,管理者紛紛表示,當今世界變化太快,客戶需求難以預測,對手也步步緊逼,競爭激烈。所以,管理者得出結論,企業要想維持生存、以致興旺發達,唯一出路是挖掘能與客戶共同創造價值、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的員工。


光有這樣的認知和覺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才能落實我們的想法。如果企業希望員工不僅僅帶著手、還要帶著腦子來工作,那麼就需要對工作進行重新設計,使員工自主決定如何執行任務、獲得個人身份認同,並能自由安排時間。


那麼如何才能讓“聽話”的員工更會思考呢?我們拋磚引玉,可以先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管理實踐。


1、為員工思考提供平臺


毫無疑問,員工的思考需要一個平臺輸出、展示,每月“合理化建議”、“持續改善會議”、“新點子交流會議”可以為員工打造一個輸出思考的平臺,持續與公司成員有溝通想法、意見,及交流的機會。即使是大聲交談,以辯證式的方法,或透過靜態的文字書寫方式交流傳遞,讓成員透過任何有形、無形的溝通方式,思考公司是否有什麼需要改善的,或是否還有什麼部分怎麼做會更好,以及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每一位成員開心,員工都可以暢所欲言。


眼睛看到的、心裡想到的、工作中遇到的,都會有員工提出相應的意見和改進辦法。比如,如何節約用水、用電,如何保護辦公傢俱和新產品開發、客戶服務等。只要在可行範圍內,只要能符合成本與效益,就放手讓員工去做,讓員工感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視,有所發揮。每個人都喜歡意見被尊重,也喜歡自己是團體及組織中的一份子,更喜歡發揮自己的影響力,覺得自己對組織,對公司有所貢獻,正因為如此,員工才會自發去思考。


形成機制的建議通道能夠讓員工把工作中的思考轉化為生產力,同樣,員工“心聲”也不可忽視,可以建立專業的發聲渠道,例如,“有聲郵件”24小時服務專線提供給員工,讓公司可通過此渠道,接受任何意見、建議、批評、想法、和創新點子,比如教育培訓,員工薪資,員工福利等。這樣,能夠將員工對於工作的思考與薪資福利的心聲同等重視,但又區別開來。


2、不設限員工所能思考的範圍,員工也會不設限提供其所能貢獻的範圍


讓員工覺得有成就感,覺得工作有趣,自然願意投注更多的心力,再加上適才適性的分配其工作範圍,更能發揮每位成員的效能;不設限每一位成員的思考,使每一位公司成員保有彈性思考的能力,員工也會不設限提供其所能貢獻的範圍。


誰說業務部的人,不可能為客服部的人想出好點子?誰說產品製作包裝的好點子,只能由研發部所研發;有沒有可能一個小小的開始,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3M知名的便利貼post-it也是由該公司的一位職員,“不小心”的實驗之作。


3、“小”改善體現“大”思考


很多的日本企業,喜歡用“改善”一詞。其實,改善也是企業的一種經營理念,細節決定成敗,每天改善一點點,日積月累、涓滴成海,“小”改善帶來的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效果最終會給企業帶來無限的效益。被製造企業奉為圭臬的“豐田模式”其中的核心支柱就是持續改善,促進創新與發展,每一位員工都是問題的解決者,他們根據自己的崗位要求全都受過嚴格系統的培訓,掌握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解決技能,改善完全成為自己工作範圍內的職責。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管理實踐, 為員工搭建一個平臺,不設任何限制,給員工提供最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並且重視和尊重每一個小小的改善,才能讓“聽話”的員工主動積極的思考,發揮更大的能量。積極落實這些管理實踐,確實能讓員工發生積極改變,但是這些不是全部,我們每個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員工自身的特點,深入研究和定製化的開展活動,走自己獨特之路。


“聽話”的員工往往執行力強,效率高,是企業所喜聞樂見的,但是,既然企業花錢使用了員工的雙手,為什麼不無償使用它們的大腦呢?通過激發一線員工的活力,讓他們積極思考怎樣能夠做好工作,而不是完成工作,這樣他們才會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翁。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李東生認為企業管理是管理工作目標實現過程,而不只是把人管住,讓員工聽話,即要在認同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和企業目標的基礎上,鼓勵員工能夠實現自主管理,主動承擔責任,這樣的企業管理才是成功的


作者:諮詢專家--程鑫、趙靜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