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貓事件”——假如燙的是一隻“老鼠”

1,不可否認,從眾生平等的角度而言,我們人類應該對所有生物都懷有一定的“仁慈”之心,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可我們也不要忘了,這世界從來不曾改變的就是叢林法則,在密林的深處、在廣闊無邊的海洋裡,所有的動物都遵循著這一套法則去生存,強吃弱、大吃小;就是在我們人類這個發展了幾千年的文明社會里,叢林法則都不曾徹底泯滅,只不過是從相對而言的角度“文明”掐住了“叢林法則”的野蠻,在一個同類同階層的且帶有智慧、文明的人類社會里“叢林法則”都難於消失(特別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更不要談不同等級不同階層的動物了;

“燙貓事件”——假如燙的是一隻“老鼠”

2;“貓狗”做為一種和人類有良好的“夥伴”關係的動物,在此之前很長的時間內也是人類其中的一種“食物”,從本質上講,無論人類的文明怎樣進步,“貓狗”也不可能被人類的文明同等級的對待;而對於這次“燙貓事件”可能大多數人憤恨的不是“貓”的結局,而是“燙貓”這個當事人的行為引起了大家的憤恨,這個“行為”引起憤恨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社會這個階段“貓”確實是很多人的寵物(情感);二是及時被媒體傳播出去了(影響);三是這又是一隻懷孕的母貓(共鳴);我們來換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如果是一隻被燙死的老鼠呢?會不會在網絡上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想必大家都是一笑了之;倘若很多年過去以後,人們都不在喜歡養貓,而是喜歡養老鼠,再發生類似的事件,大家會不會因為這隻“老鼠”也會引起大家這麼大的憤恨?答案是肯定的,當某種動物成為人類的夥伴的時候,這種動物總是寄託著人類很多情感在上面,我們對這種動物受到傷害會心疼、難過乃至憤怒;其實更多的不是對這種“動物”本身,我們心疼、難過、憤怒的是我們的一種“付出、情感、寄託”,當然也會存在有小部分人對所有的“動物”都是仁慈之心的;

“燙貓事件”——假如燙的是一隻“老鼠”

3;我們譴責“燙貓”的當事人的同時,也要理性看待人類與動物(寵物)之間的關係,我們共同追求一個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但也不要放大動物(寵物)是一種和人類不同屬性“動物”的本質;要是仁慈過了頭,好比網絡上曝光的還給“貓”搞個“葬禮”之類,那怎麼看都有幾分荒唐;退一步講如果這是一件沒有被媒體、公眾所知曉的事,或只是被鄰居旁人知道的事,當事人解釋說這“貓”亂抓人,還偷東西吃,可能鄰居旁人也不太會當回事,可能這事情過了就過了;可是當這個事呈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訴求也是挺正常的,央視呼籲“禁止虐待動物立法”顯然也是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去看這一件事,“禁止”的是人們不恰當的行為舉止,而和哪種“動物”本身是沒多大關係的!

“燙貓事件”——假如燙的是一隻“老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