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本文由翁哥原創,所有文章中圖片為介紹或者說明該問題使用。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解了黃海海戰,提到了替大清挽回顏面讓西方認為中國勝利的“鐵甲戰艦”,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當年中國的鐵甲戰艦!


鐵甲戰艦的起源

俄土戰爭期間,俄軍使用新研發的爆破彈藥打擊奧軍,俄軍的新式炸藥對奧斯曼的木質船隊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隨著戰爭延續,英法也加入了戰爭,面對俄軍的火力,法國方面率先要求研製一種“移動炮臺”,隨後法國共享了數據給英國,不過由於英國的保守思維並沒有快速運用技術,法國方面通過戰爭把“移動炮臺”進行改進升級了即將出現的鐵甲戰艦!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1859年歐洲的“光榮號”率先問世,該戰艦以當時正常的木質船為藍本在艦體覆蓋了一層鐵甲裝甲,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光榮號”可以對抗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艘戰艦!自此,法國海軍率先在世界海軍史中打開了“鐵甲戰艦時代”!

與之相對是英國,在面對法國的壓力也開始加入了鐵甲戰艦的對抗之中,此後戰艦被英法兩國帶動進入鐵甲時代。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中國鐵甲戰艦

誕生

1880年,李鴻章方面向歐洲尋求海軍富強,為了能夠“集列強之強”,在儘快的時間內武裝一支強大的中國海軍,所以試圖把各個國家的優勢集中在一起,於是“理所應當”的在沒有海軍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訂購了最先進的鐵甲戰艦。德國方面承接了清廷的訂購任務,清廷先後花費了近300萬銀兩,於是建成了後來裝備中國的鐵甲戰艦!(對比一下清廷的賠款動則千萬和慈禧每日花費近萬兩,大壽更是千萬兩。即使是當時中國軍隊戰鬥力確實不行,只說這些銀兩如果光是拿去買戰艦火炮,十比一的戰損也足夠踏平日本。)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威懾日本

雖然訂購了鐵甲戰艦,但是中國在訂購戰艦之日,自身並沒有配套的設備,例如:維護、保養、停泊等等。因此後來德國水兵駕駛兩艘鐵甲艦交付中國的時候,是先停靠在日本碼頭進行維護的。也就是這次停靠,全日本的民眾被屬於中國的軍艦所震懾,因此日本便確立了:以中國這兩艘戰艦為未來戰爭的假想敵的發展策略,以至於連日本小孩子都知道要打敗中國的這兩艘戰艦!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隨後爆發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戰爭,定遠艦和鎮遠艦參加海戰,先不評論後來結果如何,但是至少在海戰中兩艘戰艦完完全全抗住了日軍的打擊。

再後來,定遠艦遭到日軍偷襲失去行動能力,在彈藥消耗完畢之後選擇自沉。

鎮遠艦返港觸礁,維修船塢被日軍佔領鎮遠艦管帶含恨自殺,日軍隨後俘獲鎮遠艦將其編入日本海軍,參加了之後的日俄戰爭。之後鎮遠艦幾經周折從日本到再回到中國。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翁哥談鐵甲戰艦

神勇無敵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如果當時的中國鐵甲戰艦不是在腐敗的清廷之下服役,那麼必然會是讓世界都害怕的龐然大物!

剛由西方建造完畢時候的中國鐵甲戰艦,雖然比起西方的“鐵甲戰艦史”時間晚了不少,但是其本身的實力的確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其噸位甚至連德國自己都沒有(當然,當時的德國海軍也不算強)。


而且在後來中日的海戰中,中國的鐵甲戰艦表現得已經對得起他們的身份了。畢竟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中國購買鐵甲戰艦後中國自身的實力、後勤以及維護等等。


菜雞互啄

當然誇完當時的鐵甲戰艦我們還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當時的鐵甲戰艦已經落後!在李鴻章購置鐵甲戰艦之後,世界海軍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西方國家的戰艦迅速更新換代,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地更新完善,歐洲國家早期的戰艦也都淪為二線甚至還要往後靠,而中國一開始學習和購買的鐵甲戰艦技術也並非當時最先進的國家。


鐵甲戰艦:為大清獲得最後一點顏面


而在購買新式戰艦之後,不僅沒能添置新的戰艦,而且連維護戰艦、部隊訓練、彈藥消耗等等也是少之又少,銀子都被拿去享受了。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看遠東地區,中國海軍在當時確實是霸主,但是放在世界上比較,這裡只不過是兩國高中生在打架而已,畢竟日本的戰船本身也確實不怎麼樣。


海軍發展試驗場

就像文章開頭翁哥說到的一樣,為了節省花銷,清廷購置戰艦的時候,李鴻章方面希望駐歐洲使館最優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清廷方面決定把不同鐵甲戰艦的優勢集中在一起形成所謂的“集兩者之長”。問題也就出在這裡,當時鐵甲戰艦還算是一個新物種,各國都在積極的實驗,甚至圓型的戰艦、方形的戰艦、炮臺位置也都有所考慮。清廷方面在鐵甲戰艦尚未完全成熟的並且也無專業鐵甲戰艦人員的情況下,就自以為優的定製了自己的戰艦。黃海海戰也讓觀戰的各國放棄了“主炮不置於中央”等新奇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