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該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與1月份3.3%的增長預期相比,這可能是大蕭條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


但同時,在疫情放緩的將來,全球經濟在2021年預計迎來5.8%的增長率。

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展望


新冠疫情正在世界範圍內給人們造成高昂且不斷增加的成本。由於疫情,目前全球的狀態可以被稱為“大封鎖”。為了保護生命,使醫療體系能夠應對這一疫情,世界各國均採取實施隔離、封鎖和廣泛的關閉,以減緩病毒傳播。


因此,衛生危機正對經濟活動產生嚴重的影響,2020 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3%,比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還要糟糕得多。

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基線情景假設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消退,防控措施可以逐步取消,在這一情景中,隨著政策支持措施幫助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全球經濟預計在2021年將增長5.8%。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展望中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將收縮5.9%,歐元區19個國家將收縮7.5%,日本將收縮5.2%,英國將收縮6.5%。中國今年預計將實現1.2%的經濟增長,明年2021年,中國將實現9.2%的高速增長。

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貿易今年將下降11%,到2021年將增長8.4%。


全球增長預測的不確定性


經濟影響取決於相互作用的因素(而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難以預測),包括疫情走勢、防控措施的強度和效果、供給中斷的程度、全球金融市場狀況急劇收緊的影響、支出模式的轉變、行為變化(如人們避免去商場購物和乘坐公共交通)、信心效應以及波動的大宗商品價格。


許多國家面臨多層次的危機,包括衛生衝擊、國內經濟動盪、外部需求急劇下降、資本流動逆轉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出現更糟糕結果的風險占主導地位。


補救政策


有效的政策對於防止更糟糕結果至關重要。防止疾病蔓延和保護生命的必要措施將對經濟活動造成短期的不利影響,但在長期內也應被視作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經濟健康的重要投資。


當務之急是控制 COVID-19 疫情的影響,特別是通過增加醫療支出,以增強醫療部門的能力和資源,同時採取措施減少病毒蔓延。另外,需要實施有關經濟政策,以緩解經濟活動下降對個人、企業和金融體系的衝擊,減輕不可避免的嚴重經濟下滑帶來的持續創傷效應,並確保疫情一旦消退經濟能夠迅速開始復甦。


由於經濟影響反映了某些部門受到的特別嚴重的衝擊,政策制定者需要採取大規模、有針對性的財政、貨幣和金融市場措施,為受影響的家庭和企業提供支持。這種行動將有助於在整個封鎖期間維持經濟關係,一旦疫情消退、防控措施取消,將對促使經濟逐步恢復正常起到重要作用。


很多受到疫情影響的發達經濟體(如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實施了快速、大規模的財政應對行動。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尼西亞、南非)也已開始提供或宣佈將對受到嚴重影響的部門和工人提供大力財政支持。


大型中央銀行最近幾周採取的重大行動包括,實施貨幣刺激和提供流動性以緩解系統性壓力。這些行動支撐了信心並有助於限制衝擊加劇,從而確保為經濟復甦創造更好條件。各國的同步行動能夠放大對單個國家的影響,也有助於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創造空間,使它們能夠運用貨幣政策應對國內週期性狀況。監管機構還應鼓勵銀行對發放給受困家庭和企業的貸款做出調整,同時保持對信用風險的透明評估。


強有力的多邊合作


對於克服疫情影響至關重要,包括幫助面臨衛生與融資雙重衝擊的國家克服資金約束,以及向醫療體系薄弱的國家提供援助。各國迫切需要共同努力,減緩病毒傳播,開發疫苗和療法,以對抗這一疾病。在具備這種這些醫療干預措施之前,只要病毒還在其他地方傳播,就沒有哪個國家能免受疫情影響(包括在第一波疫情消退之後病毒捲土重來)。


十年前,成員國增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使其能夠在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向資金不足的國家提供幫助。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積極參與國際層面的政策支持工作,通過其貸款機制(包括快速撥付的緊急融資)限制經濟受到的破壞。在這場看起來可能比十年前更嚴重的危機中,成員國再次採取行動,進一步增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