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代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區東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代縣古城城過去叫廣武城,也加代州城、雁門郡,歷史上可以說是邊關重鎮。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在代縣,每逢婚喪嫁娶、祭祀拜祖,總少不了花饃。花饃既是對祖先神靈的告慰,也是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農曆十月初一,來自各地的楊氏後裔聚集在楊忠武祠,祭拜他們共同的祖先——北宋名將楊業。每年祭祖,擂起戰鼓是家族的傳統。一千多年前,楊家將的兒郎們就是這樣聞鼓而進,奮勇殺敵。在代縣這片土地上,唱響了破遼大捷的凱歌,也留下了“李陵碑下成君節”的慷慨悲歌。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公元前300年,為了防禦胡人和匈奴,趙武靈王在雁門關下築邊牆,建古城。在這座抵禦胡人的關城中,推行胡服騎射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士兵作戰的靈活性,開創了中原騎戰的時代。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代縣城過去叫廣武城,也加代州城、雁門郡,歷史上可以說是邊關重鎮。代州城的北部恆山上有個重要的關口,叫雁門關,是中原王朝抵禦北部少數民族的一道重要的邊防線。這道邊防線建立以後,代州古城恰恰是邊關、邊牆和邊城三位一體重要的一道防禦設施。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代縣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在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城裡,就有三十多處文物古蹟。在中國北方,有著這樣一個順口溜,“代州鼓樓應縣塔,正定府的大菩薩”。其中的代州鼓樓,說的正是位於古城中心的邊靖樓。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它是山西省保存最完好的木質結構建築,也是當年將士們用於瞭望敵情,指揮作戰的軍事設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20世紀30年代,建築大師梁思成來到代縣,對邊靖樓歎為觀止,稱讚古城為“一座規劃得極好的城市”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距離縣城20公里的雁門關,因其形如門,鴻雁往來而得名。作為塞北高原通向中原的咽喉要道,有著“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美譽。數千年來,為爭奪生存空間,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在雁門關爆發過上千次戰事。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明朝時期,雁門關上修築起內長城,與萬里長城連通一體。雁門關內滹沱河兩岸,建起了39座城堡,整個代縣成為了內外聯通的防禦體系,構成了中國古代極為宏大的軍事要塞建築群。千載春秋,從趙國名將李牧到秦朝大將蒙恬,從唐初猛將薛仁貴到唐末“飛虎子”李克用,一代代戍守在代縣的將士們,在這方兵家必爭之地演繹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公元980年,遼軍十萬鐵騎南下攻宋,楊業奉命駐守雁門關。作為長城沿線的重要關隘,一旦關城失守,山西就會失陷。到那時便是山河破碎,生靈塗炭。這時候的楊業身邊只有三千多士兵,勢單力薄。但他沒有畏懼,決心要守住這座城。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楊業命大部分士兵堅守關口,自己則率數百名騎兵迂迴到敵軍後方發起突襲。由於敵眾我寡,將士們死傷過半。楊業也被流箭射中,但他依然堅持指揮作戰。楊業揮舞長刀,衝入敵人陣中,與遼軍短兵相接,雖身負重傷,仍死戰不退,最終擒獲了敵軍首領,大獲全勝。之後,楊業有率大軍降契丹,立下赫赫戰功,威名遠播,人稱“楊無敵”。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六年後,遼軍再次進攻雁門關。為了掩護關外百姓順利入關,楊業放棄從敵軍後面包抄奇襲的計劃,他率領三千守軍打開關門,與兩萬遼軍展開殊死搏鬥。百姓安全進城,但楊家兒郎們卻陷入敵人重重包圍之中。向前一步死,退後一步生。但追隨楊業的士兵,沒有一人畏戰逃離。

山西代縣大家可能不熟,那一定知道雁門關,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為了身後的黎民百姓,故土家園,僅剩的二百多名宋軍,用傷痕累累的身體築起了血肉長城,與遼軍拼殺到底,最終因寡不敵眾而紛紛戰死沙場,楊業也不幸被俘。當時,遼軍首領向楊業開出種種優厚條件,極力誘降。但楊業始終不為所動,義不負國,絕食三日而亡。在楊業犧牲後的數十年裡,他的子孫繼續世代駐守代縣。為了紀念英雄,古城建起楊忠武祠,世代供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