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自己發出的微信語音,我懷疑自己長了一個“假”耳朵!

審核專家:吳寶俊

理論物理博士


在微信的一鍵發送語音功能被廣泛使用後,很多人應該都點開過自己發送的語音,相信大家普遍覺得語音中的聲音與自己平時說話的聲音相比,總有些彆扭的地方,根本不像自己的聲音,但聽別人的語音時卻並沒有感覺有很大的變化。


其實這種聲音聽起來不像自己的現象很普遍,只是微信的使用讓它更頻繁地出現了,在使用錄音筆,或者話筒進行演講和唱歌的時候,我們發出的聲音也都會與自己親耳聽到的不同。


那麼為什麼錄音裡的聲音聽起來不像自己的呢?是因為錄音設備的失真嗎?還是另有原因呢?


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在初中物理課上,我們都學習過,聲音的傳播需要通過某種介質的傳遞,也就是聲的介質。


聲音源於物質的振動,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絕大部分的聲音,例如樂器的演奏,天空中的雷鳴,同伴的呼喊,都是由空氣作為介質。

點開自己發出的微信語音,我懷疑自己長了一個“假”耳朵!

聲的傳播


初始振動的物體會推動鄰近的空氣分子振動,從而輕微地增加空氣壓力。壓力下的空氣分子隨後會推動周圍的空氣分子,分子間的振動相互傳遞,以此類推。


最終當這些壓力波的變化到達人耳時,會刺激耳中的神經末梢,這些振動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


聽自己的聲音

除了空氣作為介質,當然金屬之類的固體或者水之類的液體也可以傳播聲音,但在日常生活中較少接觸到。


不過有一種傳播介質我們每天都會通過它聽到聲音,卻很少被人意識到,這也正是為什麼錄音裡的聲音聽起來不像自己說話聲音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我們自身的骨骼和肌肉,也就是聲音的

骨傳導。


人們通常能意識到的聲音傳播途徑是空氣傳播,並且在一天之中我們聽到的超過80%的聲音都幾乎依靠空氣傳播,經過空氣帶來的種種聲音,我們已經爛熟於心。


但是對骨傳導的聲音,每個人基本只會聽到自己嗓子發出的,因為它的路徑是每個人自己的身體。


發生骨傳導時,聲音是經過喉管與耳朵之間的骨頭直接到達內耳的,聲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減與改變相對與其他介質而言更小。


因此,通過體內的骨骼和肌肉傳遞的聲音,與我們在聽別人或者其他物體發出的,由空氣作為介質傳播的聲音是完全不一樣的。用雙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語,無論多麼小的聲音,我們都能聽見自己說什麼,這就是骨傳導的結果。

點開自己發出的微信語音,我懷疑自己長了一個“假”耳朵!

我們自己說話的聲音並不完全依賴於骨傳導,同時還有空氣傳導。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自己發出的聲波通過空氣傳導與骨傳導兩條路徑傳入內耳,然後由內耳的內、外淋巴液產生振動,螺旋器完成感音過程,隨後聽神經產生神經衝動,呈遞給聽覺中樞,大腦皮層綜合分析後,最終讓我們“聽到”了聲音。


錄音設備自身的失真

也有人懷疑:難道骨傳導能導致聲音的差異如此明顯嗎?錄音設備自身不會對聲波產生影響嗎?


的確,我們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聲音的傳播過程截然不同,不僅僅通過振動直接傳入人耳中,還多出了儲存與再播放聲音這兩個步驟,傳遞媒介除了空氣,還增加了電子設備內部的裝置。


那麼這些過程會使聲音重新播放時產生變化嗎?這就必須要了解錄音設備的錄音原理。

點開自己發出的微信語音,我懷疑自己長了一個“假”耳朵!

記錄聲音的磁帶


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磁帶記錄聲音的頻率已經下降了不少,聽歌的方式也從盒式磁帶慢慢的轉變為了數字CD,但磁記錄的方式是其他衍生錄音方式的基礎。


當錄音時,聲音的振動會轉換為音頻電流,電流經錄音放大器放大,輸送到錄音磁頭,錄音磁頭會產生相應變化的磁力線,變化的磁力線將磁帶磁化,這樣我們的聲音就記錄到了磁帶上。


播放時,則反向地將磁力線轉化為電流,再產生對應的振動方式,推動揚聲器發聲音。


而目前常用的數字錄音則會在得到電流信號後,不再使用電磁轉化,而是將其轉換成二進制數字信號,並依次寫入內部儲存器中進行保存。


因此無論外界的干擾多強,只要不影響0、1這兩種數字的識別,最後就都可以通過整形電路將干擾去除,完全地復原成為無雜音的原始訊號,音源品質非常高。

點開自己發出的微信語音,我懷疑自己長了一個“假”耳朵!

現代科技的錄音設備


因此,數字錄音電話非但沒有磁帶錄音機常見的機械故障,還具備方便的遙控、留言、轉發液晶顯示等實用功能,進而慢慢取代了磁記錄的方式。


所以,錄音的確存在信號轉化後帶來的差異,但在設備條件夠好的情況下,我們的耳朵可能不足以分辨因設備產生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聽別人的語音並不會有強烈的陌生感。


所以在下一次聽到自己的錄音時,並不用感覺奇怪,其實這個聲音正是別人耳朵中屬於你的正常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