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蝙蝠的祕密

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中更多的人開始反思和呼籲!如果這次疫情放過了人類,那麼請人類今後放過野生動物。


大家開始為蝙蝠鳴不平了!已經長成這個醜樣子,晝伏夜出的,怎麼還沒逃過人類這張嘴?


朋友圈裡最讓人費解的就是:“真想不通,那些人為什麼吃蝙蝠!”


在西方蝙蝠是神秘而邪惡的象徵,避之而不及,誰會想吃它?在我國,因蝠與福同音,而被看成祥瑞的象徵,誰會想吃它?


人類進化到現在,已經有了完善的自我保護功能,對食物的選擇更是最基本的保護,看著都噁心的東西,怎麼下的去嘴呢?


這種不合常理的行為背後一定有其特殊原因——

在心理學中,蝙蝠象徵早年的創傷。


如果有來訪者在沙盤或繪畫中使用了蝙蝠做素材,那諮詢師需要去追尋他生命早期的創傷性事件,也許在前語言期(2歲以前)。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提出了口欲期的概念,寶寶從剛出生至1.5歲這個階段稱為口欲期。


這個時期寶寶是通過口來感知世界的,以吮吸、咀嚼的動作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吮手指、咬東西等)通過發出各種聲音來尋求養育者的關注。


如果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及時的回應,這個時期就會滯留。


這種慾望就會形成難以填補的空洞,直到成年也會不停地尋求刺激來滿足。


如此強烈的慾望戰勝了一切,使當事者失去了選擇正常食物的本能,只要是沒見過的,新奇的,甚至是外星人都想放在嘴裡嘗一嘗。


在品嚐新奇的東西時,就好像當初那個飢渴難耐又被忽視的小嬰兒,忽然抓住了一個可以放在嘴裡的東西,被媽媽驚奇的發現!


那一刻,他不僅滿足了口腔的慾望,又得到了周圍人的關注!那一刻他才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是存在的,是與眾不同的!


很多平臺裡有主播直播吃各種恐怖的東西,他們為了求得關注、為了不被淹沒不惜以身體健康為代價,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甚至名譽也不要了,不能名垂青史就要遺臭萬年。


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其實是為了修復自己幼兒時期的創傷。


吃蝙蝠的背後,確實隱藏了貪婪地慾望,而這慾望的背後則是深深地匱乏感


都說不作不會死,而作死的人背後是深埋的自殺慾望。


心病了,所以驅使行為病了,導致身體真的病了,而這病會造成瘟疫——


曾經有個8歲的小女孩因行為問題前來諮詢,瘦瘦的小姑娘食指的指甲被咬的參差不齊,食指和拇指之間被咬的發青,據家長描述,她只要一緊張就會咬手指,不讓咬手指就咬紅領巾、鉛筆、橡皮、還曾經喝過墨水、吃過土----


繁忙的家長們早已忘記,孩子也不可能記起,在口欲期階段,那個哭幹了眼淚的無助的小嬰兒經歷了怎樣的絕望,形成了怎樣的焦灼和匱乏,而這種焦灼和匱乏如果不經長期系統的治療,是無法自愈的,只會在長大以後以各種另類的自傷的行為表現出來。


當一場疫情給人類帶來痛苦時,也會帶來啟示:


從心出發,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才能從源頭上制止對社會有害的不良行為!


當人人都感到內心充實溫暖,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都能為自己的存在感到自豪時——


人們就會安詳的欣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蓬勃氣象,就會享受和萬物和諧相處的樂趣!


蝙蝠和其它野生動物們也會在它們應有的生物序列裡發揮獨特的價值,而不是強行被擺在餐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