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的朱高熾,憨厚的外表下隱藏著鋒芒

最近在追《大明風華》,好不容易看到太子當上皇帝,結果兩集就駕崩了。不得不說梁冠華老師的演技太好了,把朱高熾的溫厚沉重和深諳謀略表現得淋漓極致,看似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剛強。雖說這不是一部正劇,很多故事情節和史書不一致,但對朱高熾這個人物的還原度還是很高的。

《大明風華》的朱高熾,憨厚的外表下隱藏著鋒芒


在劇中,太子朱高熾表現得唯唯諾諾,不是被朱棣訓斥就是被弟弟們埋汰,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可隨著劇情慢慢進行,太子的智慧慢慢顯露出來,處事圓潤不露鋒芒,遇事則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朱棣經常敲打兒孫們,可誰也不能揣摩出朱棣的心思,只有太子心裡清楚地很,卻揣著明白裝糊塗。這種外柔內剛的行事風格,每次都能化解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大明風華》的朱高熾,憨厚的外表下隱藏著鋒芒


作為皇帝的朱棣明白,老大老二帶兵打仗沒得說,在政治上就差遠了。靖難之役時朱棣帶兵南下,太子一人在北京,率領一萬將士硬抗朝廷五十萬大軍,保住了朱棣的大本營,這種軍事水平拿到哪兒都夠看的。在朱棣出征蒙古時,朱高熾在京處理政務,其敬業程度和辦事效率被大臣們稱讚,為朱棣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而且監國期間提拔了各地不少官員,為日後登基做足政治上的準備。這都證明他並非一個無能之人,只是儒道兩家思想的薰陶,形成了外柔內剛的性格。

《大明風華》的朱高熾,憨厚的外表下隱藏著鋒芒


老子的舌頭與牙齒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牙齒雖然堅硬但不及舌頭存在的久,告訴世人要懂得以柔克剛。很多人都聽話只聽半句,就像“父母在,不遠遊”,完全忘記還有半句“遊必有方”。老子說的柔是在認識剛之後的柔,不是遇事一味地順從,而是用緩和的辦法解決問題,但原則底線不能更改,朱高熾正是這樣。他不像弟弟們那樣鋒芒畢露,把爭皇位寫在臉上,因為他懂得朱棣是反叛稱帝,已經揹負罵名,不希望兒子們也如此。於是他遇小事則圓,能調節就調節,能糊弄則糊弄;遇大事則剛,據理力爭,分毫不讓,使朱棣心安。

《大明風華》的朱高熾,憨厚的外表下隱藏著鋒芒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定勢卻能穿石。無論大事小事,朱高熾總想尋求一個雙贏的結果。與二王爭天下,從來想的都不是怎樣殺人,而是黎民百姓怎麼辦,士兵手足相殘怎麼辦,朱家以後怎麼辦?朱瞻基也繼承了這種風格,在兵力不足以和兩位皇叔抗衡時,就和士兵大打感情牌,攻心為上,最後不戰而屈人之兵。

柔是以剛為基礎的,符合外圓內方之道,不是圓滑世故。處事圓滑的人也能將事情處理得很周到,這種周到是建立在敷衍、討好之上的,時間長了卻不招人喜歡。我們做事時也要善於運用這種道理,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上用柔和的方式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