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投資合眾換牌照?

南寧投資合眾換牌照?

2018年合眾獲得第七張電動汽車資質

2019年底,汽車公關出身的胡恩平,投奔合眾新能源汽車總裁張勇,此前胡恩平與張勇在北汽新能源共事多年。

張許給胡恩平的新職位是南寧寧達新能源汽車銷售和出行業務總經理。

資料顯示,以寧達命名註冊的3家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此外,還包括出行業務。

投資主體是國有的南寧產投新能源汽車公司,佔股85.29%,合眾汽車以南寧雍和投資公司參股14.71%。

南寧投資合眾換牌照?

知情人士透露,未來在南寧寧達銷售、運營的汽車將不用哪吒品牌,或採用全新標識。

2019年11月底,合眾汽車與南寧市政府達成協議,國有資本背景的南寧民生新能源產業投資合夥企業認繳金額近5億元,佔股35.65%。

合眾汽車第三工廠將落戶南寧青秀區,規劃年產能10萬輛。

從寧達公司的註冊情況來看,南寧有單獨申請獨立生產資質的可能,合眾是運營合作方、操盤手。

目前,合眾在浙江桐鄉已有5萬輛產能,主要生產哪吒01和U5。

採用奇瑞老款EQ技術的哪吒01在2018下半年上市,2019年上險銷售數據顯示剛過一萬輛。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剛過4000輛。

知情人士透露,哪吒01並不掙錢,公司已計劃後續逐漸淘汰掉。

今年3月份匆匆上市的哪吒U,當時並沒有達到量產狀態,最近剛剛有所改善。

合眾在售的兩款車,哪吒01和U,目前來看,今年很難突破2萬輛大關。

但合眾目前的產能規劃已達25萬輛。

除了浙江桐鄉和廣西南寧,2018年合眾還與江西宜春達成合作協議,在宜春規劃了10萬輛產能,按計劃,今年底就可建成投產。

2019年上海車展期間,張勇間接對外透露拿到了宜春國有資本的30億元B輪投資。

說起宜春的這筆投資,不得不提做房地產生意,華夏幸福的王文學。

在2017年,王文學領投合眾A輪融資,以3.3億元的價格買下近53.4%的股份,成為合眾控股股東,隨後合眾新能源董事長由方運舟改為王文學。

王文學當時投資了眾多出行公司,包括巴歌、番茄、小二出租車、PonyCar。與合眾投資簽約後,華夏幸福牽頭幾家出行公司與合眾達成20000輛的採購協議,按照協議這批車將在2018-2019年交付。

目前來看這筆大單已經打了水漂。2018年,華夏幸福把合眾造車的這口鍋燒熱後,適時退出大股東身份,一年的時間得到了超十倍的投資回報。

接盤俠就是此前提到的來自宜春國有資本的宜春合金投資公司。其在合眾B輪投資中佔股51.31%,由於其國有資本的背景,公司又指派方運舟重新擔任董事長。

從去年上海車展期間合眾對外宣佈的宜春合金投資的B輪融資,一年多過去了,針對B+輪的融資情況,合眾還沒有對外披露。

知情人士透露,合眾B+輪的融資很可能來自南寧市國有資本,但目前的實質進展情況還不得而知。

桐鄉和宜春的15萬輛產能理論上至少能滿足未來3-5年合眾的合理產能需求。

今年初在南寧成立的寧達科技、寧達銷售和寧達出行等多家公司,合眾汽車僅以14.71%的小股權介入。

目前來看,合眾與南寧的合作極有可能採取這樣的形式:南寧方面投入建廠、設備及運營資金,並輔以當地新能源汽車消費、出行、大客戶採購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合眾負責運營及為南寧申請獨立生產資質。

這種合作形式極大的利用了合眾汽車的優勢,或者說創始人方運舟對新能源汽車資質獲得的經驗及資源。

雖然新能源汽車資質審批已經放權到省級發改委,但並不意味著可以矇混過關。此前國機智駿曾寄望在江西當地申請獨立資質,但並沒有走通,後來不得不重新購買資質,為此至少浪費了大半年時間。

而方運舟熟諳新能源汽車資質申請。

方運舟1998年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奇瑞汽車,早在2001年就開始從事電動汽車的研發、試驗。當年底,他所負責的電動汽車研發項目進入國家863計劃。

2010年奇瑞成立新能源汽車技術公司,2014年方運舟離職時已是奇瑞新能源汽車副總經理。方運舟隨後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後,並在當年創建合眾汽車。

多年在電動車行業的耕耘,方運舟獲得了眾多頭銜: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組成員、國家新能源汽車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會成員。

這些經歷,為合眾汽車在2018年獲得第七張新能源汽車資質奠定了基礎。

南寧牽手合眾或看重方運舟在電動車行業的經驗,尤其是從零開始獲得電動車所要具備的研發、試驗等基礎條件,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方運舟無疑是具備的。

除了與合眾汽車牽手,南寧還在邕寧區與上海天際汽車達成合作,同樣規劃了十萬輛產能。

一個省會城市,幾乎在同一時間引進兩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無疑會產生一些競爭,南寧投下重資建設工廠,而且從目前的運營來看,未來南寧將極大可能獨立申請新能源汽車資質。對於兩家公司的技術及運營能力也會做出甄選。

此前,有媒體統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產能將達2000萬輛,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僅為120萬輛。

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僅為39.3萬輛。

很顯然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已不是產能和資質問題。過剩的產能換來的不僅是投資,還有包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