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5G商用牌照的發放,中國5G迎來實質性的一步,宣告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關於商用牌照發放,此前市場預期是在6月份先發臨時商用牌照,年底再發正式商用牌照;後來預期提前到國慶10月1日發放正式商用牌照。

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但是從今日工信部的消息來看,5G牌照的發放速度,遠遠超出市場預期。從年底到10月再提前到6月6日,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出什麼樣的信號?

應對全球競爭

幾乎人人都在談論5G,原因就在於5G首先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關聯眾多領域的產業革命,更指向社會重大變革。

5G所帶動的在線醫療、遠程教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領域,既蘊含著千億乃至萬億的藍海市場機遇,也蘊含了為所有人提供福祉的公共服務意義。

英國電信運營商EE公司5月30日正式在倫敦、卡迪夫、愛丁堡、貝爾法斯特、伯明翰以及曼徹斯特共6個人口密集城市開通5G服務,英國廣播公司當天藉助5G服務完成了一次現場直播。

2019年是全球5G元年,不少國家都希望拿到5G商用的第一批“船票”。各國都希望通過發放牌照,來聚集產業資源。

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全球為何爭搶5G蛋糕?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大中華區戰略合作總經理葛頎表示:

一是因為5G的增強移動寬帶場景下載速率,從已建5G網絡看,已達到每秒800M到每秒1G,這將帶來巨大技術紅利;

二是因為5G有三個場景,增強寬帶、海量連接、低延時高可靠,將帶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質的飛躍。早一點起步可以積累更多經驗。

IHS的研究報告稱,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這幾乎相當於所有美國消費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並超過了2016年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消費支出總和。

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上述數字超過了今天整個移動價值鏈的價值。

面對如此巨大的技術紅利,能否掌握技術上的制高點也成為競爭焦點。4月份,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委員會發布了《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該報告重點分析了5G發展歷程、目前全球競爭態勢以及5G技術對國防部的影響與挑戰。

搶佔5G技術制高點

激烈競爭下,全球5G發展提速。中國一直推動5G產業加快成熟,產業鏈基本達到可商用水平。適應全球5G發展的形勢,中國順勢而為,提前發放5G牌照,將搶佔5G先機。

《日本經濟新聞》4日報道稱,中國政府將於近期向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發放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商用牌照。

報道稱,中國工信部如今將2019年視為“5G商用元年”,華為和小米等中國大型智能手機制造商正在籌備在國內上市5G智能手機。如果智能手機廠商結合5G牌照的發放投放新產品,有望推高中國國內市場的消費。

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截至目前,韓國、美國、瑞士、英國已經開通了5G服務。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將有29個市場開通5G服務,連接數達到1000萬個。

相關預測顯示,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超過2016年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的消費支出總和。

如此的消費紅利,讓各國紛紛加速5G發展,爭奪技術制高點。根據美國國防部的相關報告,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在發展5G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英國、德國和法國可以被視為“第二梯隊”;新加坡、俄羅斯和加拿大則構成“第三梯隊”。

中國具備5G優勢

根據《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在該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英國,德國和法國可以被視為“第二梯隊”的國家;而新加坡,俄羅斯和加拿大則構成“第三梯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龔達寧表示,中國堅持創新與開放相結合,在5G技術、標準、產業初步建立競爭優勢。

在技術標準方面,中國倡導的5G概念、應用場景和技術指標已納入國際電信聯盟(ITU)的5G定義,中國企業提出的靈活系統設計、極化碼、大規模天線和新型網絡架構等關鍵技術已成為國際標準的重點內容。

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中,中國企業佔比超過30%,位居首位。

除了專利標準,中國在5G頻譜方面也具有優勢。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介紹,中國在3GHz和4GHz頻段的頻譜使用上,處在全球引領水平;與5G頻譜劃分的情況相適應,中國6GHz以下頻段的5G系統和終端設備都處在全球領先水平。

中國還具備非常強的產業能力。楊驊表示,在無線產品方面,無論是獨立組網,還是非獨立組網,中國國內企業的產品在測試上都是領先的。

而且由於國情狀況,產品在性價比方面,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在終端產品方面,全球前五的品牌中,中國佔到三家。特殊的國情造就了中國的產業能力非常強。

中國華為公司是5G產業鏈的優秀代表。據華為透露,華為持有2750項5G專利。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佈最新5G專利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4月,中國企業申請的5G通訊系統SEPs(標準關鍵專利)件數佔全球34%,傲居全球第一。其中,華為更是擁有15%的SEPs,為世界5G專利龍頭。

數據顯示,華為目前獲得全球42個商用合約,其中25個來自歐洲、6個來自亞太、10個來自中東、1個來自非洲。華為全球5G網路設備發貨量已超過10萬套,佔全球5G商用發貨的相當部分。

目前,中國已在多地開展5G規模測試和業務示範,為商用打下了堅實的地基。

5G牌照來了,中國5G大提速背後傳遞5個重要信號

1、中國移動

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站,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進行5G業務和應用示範。

2、中國電信

試點城市為“6+6”,其中包括之前已確定的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六個城市。

3、中國聯通

結合發改委和工信部重大專項,擬在北京、天津、青島、杭州、南京、武漢、貴陽、成都、深圳、福州、鄭州、瀋陽等16個城市開展試點。

雖然提前發放5G牌照,但由於相關設備具備商用基礎,因此不會打亂5G從規模測試,到試商用,再到商用的節奏。

應對美國政府打壓

張弛表示,美國特朗普政府正在全球打壓擁有5G領先技術的中國華為公司,如今中國政府發佈5G商用牌照,釋放出在5G競爭中“我們絕不退讓”的信號。

《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政府擬通過發放5G牌照推動高達20萬億日元規模的5G投資,支持華為等中國企業,以此抗衡特朗普政府。“例如在中國移動今年1月實施的5G基站招標中,華為獲得一半的份額。這可能是有意增加華為的收益”。

不過報道也注意到,與美國的惡意打壓不同,中國發展5G更注重國際合作。中國工信部強調,“在技術規範制定階段,諾基亞、愛立信、高通、英特爾等多家國外企業已深度參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5G已經具備商用基礎”,並表示“歡迎國內外企業積極參與”,彰顯出對外開放的姿態。

日本時事通訊社4日稱,日本也在致力於5G建設,雖然日本政府先前接受美國建議,將華為從政府採購品供應商名單中刪除,但日本企業並沒有效仿這一做法,使用華為設備的日本企業依舊不打算徹底中止和華為的合作。

帶動產業鏈發展

近期公佈的一項數據頗受關注,今年4月份,單月國內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達到5749.8萬信道,同比增長172.9%,全年累計產量1.87億信道,同比增長114.3%。這標誌著自4G建設高峰以來,行業拐點逐漸確認,同時也預示著5G建設的啟動。

5G時代運營商投資支出遠高於4G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投資支出的增量來自於基站數量增加及單站價格提升等因素,運營商今年規劃的5G投資支出約為342億元,2020年之後將迎來投資支出的高峰。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不久前,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中國電信將通過試驗加深對5G的認識,結合實際做好下一步5G建設,目前仍然維持全年90億元投資預算不變。不過,招商證券認為,在5G牌照提前發放的背景下,運營商有望追加年度資本開支。

業內判斷,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對整個產業鏈及5G板塊的信心都有促進作用。事實上,6月3日以來,A股市場5G板塊及廣電繫個股均有一定表現,此外,港股市場的無線設備供應商股價表現也較為突出。

那麼,5G商用牌照發放後,通信板塊走勢將如何把握?這裡不妨先回顧一下3G、4G發牌後的情況。

從申萬通信指數漲幅來看,在3G牌照發放後至最高點漲幅近98%,持續時間約1年左右;在4G牌照發放後至最高點漲幅近243%,持續時間約1年半左右。招商證券進一步指出,通信指數和設備商估值通常在發牌前一年開始上漲,發牌後一年主題期具備一定估值溢價,隨後進入業績兌現期,估值逐步回落。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