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

——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原創 李鋼 汽車行業獨立評論員

一年一度的廣州國際車展落幕了。雖然展臺喧囂已漸漸消失,一場場絢麗的新車秀猶在眼前,依然彈撥著觀眾的神經。在中國第三大車展盛宴上,一些車企崛起了,一些車企缺席了,演繹了品牌興衰新的樂章。

新車,永遠是車展的焦點,也將會是未來市場的新寵。人們趨之若鶩的,是那些亮眼的造型和黑科技。人們喜新厭舊的秉性,毫不掩飾地折射出人類本性。

車展上,人們看到了中國品牌展露新姿。北汽持續發力,新BEIJING圍繞“高、新、特”戰略,賦予品牌新的使命。首次亮相車展的多款新品,引來眾多觀眾駐足。

看到了紅旗獲得新生,款款新車昭示著要重現共和國長子的風姿;看到了長城的SUV集群,似乎在強調它的霸主地位;看到了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的新車一展風采。

看到了長安,看到了廣汽,看到了奇瑞……全新的造型、迭代的技術、充沛的動力,一款款新車問世,一幅幅展臺畫面,直麵人山人海的觀眾。

11月22日車展第一天,吉利爆冷——吉利icon迎來全球首秀,成為廣州車展一顆最亮的新星。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令人歎為觀止的新車造型,歎為觀止的未來科技,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展現在觀眾面前,外形設計,“炫”的讓人賞心悅目,內在先進,“酷”的使人瞠目結舌。

展臺人頭攢動,車前觀眾簇擁。人們評價這款新車“整體另類”。現場有權威人士評價說,不似吉利,勝似吉利,還是吉利。這個評價,似乎描述出了吉利汽車創新的心路歷程。

吉利這款全新的緊湊型SUV——icon,幾乎100%的還原了概念車的造型,這在國內甚至全球的汽車界都不多見。這也是為什麼icon在車展開售的一瞬間,銀河版限量銷售就被一搶而空的原因。

備受觀眾歡迎的,不能不提吉利旗下另一款新車,一款暢銷到供不應求的車型——領克03+。

同樣是展臺人頭攢動,同樣是車前觀眾簇擁,大家都想看看,這款18.58萬起售的國產車,想買還買不到,這是為什麼呢?

領克03+,官方報價18.58-22.88萬,經銷商4S店沒有現車,想買需要去官網預定,即便預定成功還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這就是國產車領克03+,在當前車市每況愈下的情況下,你說意不意外?

領克03+如此桀驁不馴,還是與他的產品力有關,目前來說,整個自主品牌,還沒有哪家車企打造出一款純正的運動轎跑,但是吉利的高端品牌領克做到了。

性能車,一直是衡量車企綜合實力的標杆,而中國品牌無一能拿得出手的性能車,領克03+開創了先河,這也是它一經推出就聲名鵲起的原因所在。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正是因為領克03+轎跑運動定位十分精準,契合了當下90後主流消費群體,再加上WTCR賽道上的卓越表現,領克03一舉成為國內明星車型。

“不信東風喚不回”,諸多中國品牌不斷出新,志在喚醒市場、喚醒消費者。顯而易見,市場並非“無可奈何花落去”。

無獨有偶。最近,美國的GT精神網站刊出一篇名為《2019廣州車展集錦》的報道稱,目前很多歐洲等媒體都在跑去洛杉磯的路上,而我們卻一路向東朝著中國2019年的廣州車展趕去——

到達展館以後,首先呈現在眼前的是人山人海的參觀者,全部15個展廳中,幾乎所有的中國和海外的大品牌都有參展。

廣州車展熱火朝天的場景與之前參展商和參觀者寥寥無幾的法蘭克福車展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好像在幾年前,中國汽車製造商還是很多人口中被嘲弄的對象,但此次廣州車展上中國汽車品牌,著實讓人為之驚訝!在展出的眾多中國汽車品牌中,無論是整體設計風格,商標外觀等都有極大提升。

而且,幾乎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都有讓參觀者感受到額外體驗的項目,來吸引參觀者的腳步,並且以不同的方式與新受眾群體建立聯繫。

中國汽車品牌除了外觀設計各方面的提升,質量也進步不小。內部設計,大屏幕、觸感和連貫性等設計佈局,很好地反映出了當下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方向。

報道中直言,對中國汽車品牌在各方面的飛速提升難以置信,如果中國汽車的動力也像其他方面一樣進步巨大,那麼中國汽車品牌距離風靡世界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自然,我們決不能對當前的嚴峻形勢視而不見。近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汽車製造業利潤總額下降幅度低於銷量降幅。中國汽車產能過剩超1000萬輛,低端落後產能淘汰加速。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共銷售整車2808萬輛,連續10年全球第一,佔全球汽車銷量的30.6%。隨著2018年全球車市遇冷,中國汽車產銷量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從2018年7月開始,已經連續16個月下滑,遇冷行情延續至今,依然沒有回暖跡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市場的持續回落,是市場自身因素和宏觀經濟因素疊加的結果。對於車市何時回暖和短期內的走勢,目前仍難做出清晰的判斷。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後,中國汽車市場未來仍具有不小的增長空間,關鍵是如何在陣痛中調整過來,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正確的發展路徑。

現在行業的大多數參與者已經認識到,中國車市短期內將很難出現連續高增長,市場調整將導致銷量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靠攏。新的現實將逼迫從業者尋找新的生存法則。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乘用車市場已經步入存量調整期。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被高速增長而掩蓋的問題與矛盾,已逐漸暴露出來。

在汽車市場的高增長時代,人人都想進入行業分杯羹,現在則到了大浪淘沙的時候。

美國的汽車品牌只有10多個,一般大眾能叫出名字的,可能就四、五個,而在中國,據2017年不完全統計,在售汽車品牌有97個。

2019年前10個月,銷量前十的車企市場佔比首次超過90%。有人預計,到年底該比例還將進一步攀升,如果撐不過去,只有被淘汰。

相比合資品牌,受衝擊最大的,是處於市場邊緣的自主品牌。如果參照美國經驗,中國市場所能容納的汽車品牌也就20多個,其中包括外資和合資品牌。大部分品牌會被淘汰,並且這個過程將比我們想象的更快。

權威數據和多方分析,無可置疑地再一次說明,經濟週期也好,產大於銷也罷,汽車行業存量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並且不可逆轉。一切抱有良好願望和美麗幻想的人們,不能企圖再現曾經的高速增長,畢竟汽車是耐用消費品,畢竟供求關係是市場鐵律。

車企大佬們,該換換腦筋了,變局面前,要換思路。要把思路換到“存量競爭”的頻道上。

君不見,在市場下行的一年多時間裡,豪華品牌仍然保持著增長,且銷量佔比提升明顯,同時一、二線城市的新車銷售要好於三、四線城市,這兩點正是得益於消費者升級換代的客觀需求。

君不見,我國二手車不斷保持增長的事實,讓我們觀察到汽車市場進一步細分、基盤有望加大,觀察到消費升級和個性追求日趨明確的趨勢。現階段,如果有哪個車企忽視了對二手車市場的研究,那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進階的商機。

存量競爭,消費升級,必然倒逼品質升級和性價比升級。因此,升級置換和落後淘汰,是產業和企業都必須做好的戰略調整。必須充分認識到今後品牌之間犬牙交錯的競爭態勢。新的競爭態勢,中國汽車產業的面臨著新的考驗。

過去的賣方市場,從逆向模仿到正向研發,從描紅到自主創新,堅持不懈優勝劣汰,完成了中國汽車工業漸進的必然過程。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如今的買方市場,無中生有,是學習創造;有中生無,是洞察需求,超前出新。這將是中國汽車工業存量求勝的不二法門。

存量競爭,焦點是爭奪市佔率,中國品牌已經吹響了衝鋒號,合資和外國品牌,顯然竭盡全力地打起了陣地戰、防禦戰。

存量競爭 唯有出新——寫在廣州車展盛宴之後

存量競爭,消費升級,品質升級,性價比升級,以升級置換為主戰場的戰略調整已經悄然開始。這裡是市場新的突破口,可以讓企業營銷有的放矢深入消費者,讓企業從經營產品升級到經營用戶。

存量競爭,如何出新?產品創新是產業的王道,技術創新是產品創新的基礎。而最重要的,企業必須全方位保持創新思維。

單項技術要創新,系統集成要創新,經營和管理更要創新,這都是驅動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制勝之本。

存量競爭,從出行工具更安全、更智能、更方便、更時尚出發,令新產品突出性能、功能,以潛在需求引導消費;讓新技術落在實處,方為用戶有用之處。

產品出新,科技是魂,用戶為體,新技術不能魂不附體。搞噱頭、玩華而不實、為“四化”而“化”,都與提升性價比背道而馳。

有見地、敢擔當的企業就是要在變革中抓住新機遇,在困境中迸發出勃勃生機。全新的汽車產業政策,全新的消費,全新的技術驅動,將是未來汽車產業在中國呈現的特徵。

在產業基礎上,我們的確落後了很多很久,但在“新四化”上,卻處於同一起跑線上。而且,中國市場上,我們更接地氣,融入世界中 我們更善於學習,這就是中國品牌的自信,這更是中華民族的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