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天·黃金榜上》:丟失了狀元卻贏得了永恆

《鶴沖天·黃金榜上》:丟失了狀元卻贏得了永恆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此句,展示其少年心性,是何等的風流灑脫,也蘊含著深深的失意和不甘。

這首詞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參與進士科考落第之後,抒發牢騷感慨之作,它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關係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在詞中,作者認為考科舉求功名,並不滿足於登進士第,而是把奪取殿試頭名狀元作為目標。落榜只認為“偶然”,“見遺”只說是“暫”,由此可見柳永狂傲自負的性格。

《鶴沖天·黃金榜上》:丟失了狀元卻贏得了永恆

理想落空了,於是他就轉向了另一個極端,“爭不恣狂蕩”,表示要無拘無束地過那種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齒的流連坊曲的狂蕩生活。“偎紅倚翠”、“淺斟低唱”,是對“狂蕩”的具體說明。柳永這樣寫,是恃才負氣的表現,也是表示抗爭的一種方式。

寫到最後,柳永得出結論:“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謂青春短暫,怎忍虛擲,為“浮名”而犧牲賞心樂事。所以,只要快樂就行,“浮名”算不了什麼。

《鶴沖天·黃金榜上》:丟失了狀元卻贏得了永恆

這首詞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帶來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據傳說,柳永善作俗詞,而宋仁宗頗好雅詞。有一次,宋仁宗臨軒放榜時想起柳永這首詞中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就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就這樣黜落了他。

從此,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長期地流連於坊曲之間、花柳叢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託。

《鶴沖天·黃金榜上》:丟失了狀元卻贏得了永恆

時光荏苒,往事越千年,雖然柳永的許多作品傳唱至今,為人們所喜愛,卻不宜從中取意起名。

據傳,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每年清明節,又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

嘆息之餘,不得不說,作為婉約派的代表,柳永雖然失去了狀元之名,他的詞曲卻成為重要的文化財富,為世人所傳頌。

鶴沖天·黃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