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千古一帝,千古英雄,繼往開來,開天闢地,廢分封立郡縣惠及千秋,難下定論。

秦始皇這位富有爭議性的帝王被人們翻來覆去的評價,兩千多年來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讓人們忘記,文人墨客們反而因為作出更加有個性的詩詞歌賦揚名立萬。可能古代沒有什麼媒介只好來揪出古人來炒作一番抬高自己的身價吧,但到了21世紀大家依然忘記不了他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是什麼讓秦始皇直到現在還讓大家念念不休呢?從秦王朝快速滅亡我們又能從中學習到什麼道理呢?

秦始皇的貢獻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中華民族國家的統一,不滿足既有的疆域派了五十萬大軍南征南越,這是滅掉楚國之後第二次超大規模的對外用兵,攻擊匈奴只用了三十萬相比之下足以說明重視程度。征服南越之後這批軍隊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留在當地生活,對開發嶺南地區做出了重大貢獻要知道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那兒還是荒蠻之地。為了休養生息繁衍後代,將領要求派五萬名女子去生活秦始皇移民兩萬五千名女子到現在依然能夠找到南方人對這批祖先的紀念。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奠定了中國疆域版圖的基礎,疆域遼闊就能保證國家的大國地位在經歷戰爭磨難之時有資本也有能力去抗衡敵對勢力。毛主席在抗日戰爭中的《論持久戰》就表明了中國完全有能力戰勝日本,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日本彈丸小國的確依靠它強大的軍事實力威風了一段時間,但是由於島國面積狹小美國扔過原子彈就抵抗不住要投降了。

皇帝制度的優越性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昔日等級森嚴的政治制度早已被諸侯王拋到腦後去了。經歷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優勝劣汰之後剩下來的都是強者中的強者,秦國從一個西部不入流的邊遠小國壯大成超級大國利用十年的時間滅掉六個諸侯國。明代的李贄給了秦始皇中肯的評價譽為千古一帝,千古英雄,結束了西周的封邦建國制度確立了以皇帝制度為中心與之配套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制度,地方實行郡縣制。歷史實踐證明秦始皇的政治眼光是非常準確的,改朝換代一直沿用了兩千多年,漢高祖劉邦,隋文帝楊堅,明太祖朱元璋這些帝王爭先恐後的做皇帝就是因為這套制度的優越性能夠保證帝國的利益不受損害。皇帝制度可以說是秦始皇生命的延續直到孫中山的辛亥革命才得以終結。

罵聲不絕於耳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這些朝代為了論證王朝的合法性,完全無視秦始皇的貢獻持全盤否定,甚至誇大其詞把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敗筆焚書坑儒兩件事拿出來大肆渲染他是十惡不赦的暴君。一度扭曲了歷史的價值觀,尤其是西漢和唐朝前面都有一個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都想要以史為鑑來警示王朝要以民為本重視生產休養生息。宋元明清之後文史學家有了更加客觀公正的認識,認為秦始皇絕不是暴君這兩個字眼就能概括的了的,焚燒詩書想要文化專制這件事是不對的,坑術士則是被人誹謗自己秦始皇忍不了才殺了四百六十四個人,歷史上無緣無故殺死眾多人帝王絕不再少數皇帝本身就是踏著屍體上去的必須冷酷無情,朱棣滅了方孝孺十族八百多人也沒人罵他是暴君。

貴族的腐敗無能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秦能滅亡六國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秦國軍事實力強大,秦始皇知人善任,這些都是外在因素主要還是六國內部分裂,政治腐敗官員貪汙成風秦國使者拿著重金去賄賂一個一個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同樣秦國的貴族在滅亡六國的時候盡心竭力,而統一天下之後沒有了競爭對手也迅速腐化了,代表之一扶蘇一直被大家所看好認為若是他繼承皇位秦帝國將是另一番景象,王教授確認為他很無能在秦始皇坑術士這一事件中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結果被派去了當監軍歷練,而他在沙丘政變偽造的詔書中絲毫沒有懷疑,想要自殺連同將軍蒙恬都看出十分可疑他卻自殺了。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時候朱棣還敢於反抗,扶蘇卻自殺了相比之下他當上皇帝秦朝也要滅亡。秦末六國紛紛復國卻都沒有成功就是貴族腐敗,這也給了劉邦機會能夠脫穎而出。

難論秦始皇成敗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是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法家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了,秦始皇即位又有韓非子的著作君主獨裁思想文化支持,描繪了一封專制藍圖讓秦始皇興奮異常依靠法家思想走得越來越遠。法家思想能夠讓國家強大,儒家思想能夠治理國家長治久安,秦始皇沒有坑殺儒家學士卻側重於法家,沒有明白治理國家需要創新文化的道理。最最重要的是秦始皇修長城,修馳道,修阿房宮一件工程接著一件,濫用民力極大的消耗國家的資源,百姓不堪重負最後拼命造反。

皇帝制度不僅影響了中國還影響了世界的進程,秦始皇功勞很大,爭議更大。‘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將是對我們今天最好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