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清行業趨勢後,我決定加入雙師課堂

回首教育的初心,你是否,走著走著就偏了?但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認清行業,尋找破局點。


你可能需要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發現自身不足點。而想要認識自己所在的機構,瞭解機構,這時候,你就需要分析工具了。


一、瞭解自己,發現不足點


下面介紹一種常用的企業戰略分析工具:

波特五力模型

1979年,年僅32歲的邁克爾·波特一戰封神,提出這個“五力模型”奠定了他一生的大師地位,即每家企業都受“直接競爭對手、顧客、供應商、潛在新進公司和替代性產品”這五個“競爭作用力”的影響。


第一,直接競爭對手:放大了說,和你爭奪當地學生課外時間的企業都是你的競爭對手。往小了說,就是方圓三公里和業務相同的機構。

當地最大的機構是哪家?有多少學生?特色是什麼?家長是怎麼介紹這家機構的?和你直接競爭的機構是哪家?您認為現在發展的阻礙是競爭對手嗎?


第二,顧客:顧客作為一股重要的“競爭作用力”,主要體現在他們的談判力量上。

你的位置在哪裡?在學校附近、小區、商場還是哪?客戶集中度高嗎?家長為什麼在你這報名?

第三,供應商:供應商的議價力量會影響產業的競爭程度,教培機構的供應商就是師資。

你的老師是當地最好的嗎?能幫助學生提分嗎?如果滿分是一百,你能給老師打幾分?你的課程在當地有競爭力嗎?課時費佔學費比是多少?老師的離職率高嗎?你想過更換供應方式嗎?

第四,潛在新進公司:保持足夠的警惕,他們的存在將使企業做出相應的反應。

你覺得本地市場還能否容下新進公司?本地處在藍海還是紅海市場?你以為新進公司一定要在本地開設嗎?網校已經把朋友圈廣告打到本地了嗎?你有想過什麼對策?

第五,替代性產品:當產品價格超過預期時,用戶將轉向其他替代產品。

你認為誰將替代你繼續服務這些用戶?家長的心裡預期價格是多少?有沒有變化?家長的替換成本高嗎?客戶對替代品的使用傾向如何?

每個公司都同時受到五種競爭作用力的影響。直接對手外、顧客、供應商、潛在新進公司和隱性替代性產品,都會影響你的發展。

認真分析這些作用力的強弱,將有助於公司制定相應的競爭戰略,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

通過這個戰略分析工具,你一定會重新認識自己,找到不足點。


二、認清行業,找到破局點


「網校」對線下的降維打擊

在今年暑假的網校暑期大戰裡,整個行業投入了40多個億進行招生。招生突破100萬人次的網校不止一家,這意味著,在線教育發展至今,K12在線市場用戶總規模人次超過1000萬,1.8億中小學生參培率按照40—50%計算,這意味著有10%的目標用戶已經是在線教育的用戶。據艾瑞諮詢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在線教育市場滲透率將達到45%,進一步壓縮線下市場空間。

在看清行業趨勢後,我決定加入雙師課堂


“網校”,為整個在線教育的進程賦予了加速度,網校所推動的在線教育大勢,是對傳統線下教培的一場革命。

對於這一點,並不是所有線下玩家都能感受到,甚至線上玩家都沒有意識到。因為目前線上、線下是兩個獨立的戰場,相互之間的滲透和影響還沒有完全體現。

K12階段學生參培人數是有限的,相對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未來,線上與線下必然是一場零和博弈,選擇了線上就沒有時間到線下補課。

《三體》裡有句話,‘毀滅你與你無關’,在線教育的可怕之處還在於,正在並且還將加速蠶食線下,直至穩定在一個平衡點上。

神仙打架小鬼死。當“在線直播大班課”這個“新物種”出現,且 K12 網校軍備競賽是以“千萬廣告、百萬學員”計數時 ,過去十幾年裡線下“巨頭”與“地頭”之間的學員爭奪,突然顯得有點小打小鬧。

那麼,線下機構該如何應對,破局點在哪裡?

筆者給出的答案是——“線下雙師課堂模式”

“雙師課堂”模式:讓一線城市的“老師+教研”賦能下沉市場的傳統機構,同時幫他們加上核心競爭力,即設計互動性更強的學習體驗。

一個“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場景是:

學生坐在當地的培訓班教室裡,輔導老師面對面督學、把控課堂、指導作業,大屏幕上是遠程名師在直播上課 —— 既有本地的真人輔導,又有一線名師的教學質量;

學生通過手中的答題器,與線上的老師實時互動。老師出一道題,學生通過按鍵作答,每位同學的正誤數據實時反饋給老師;老師開啟遊戲化闖關練習,學生單人或分組比賽,實時看到自己和同伴的積分獎勵。


在看清行業趨勢後,我決定加入雙師課堂

多學多問的一間“線下雙師”教室


三、認知趨勢,好風憑藉力


教育的本質,從來都是人點燃人。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遠程教育,到近幾年多媒體教室的普及;從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到互聯網+教育的風起雲湧;從錄播到直播,我們對教育的探索從未止步。

特別是在雙師課堂,我看到了教育的初心,它是連接——連接著你我、連接著線上線下、連接著優質教育資源、連接著未來。

轉型之路——不做在線教育的陪跑者

對線下中小機構而言,陪跑就意味著旁觀,無聲的壓力如影隨形,機構要做大做強,轉型是大勢所趨。


在線教育的優勢,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全國名師,甚至是全球師資服務學生。而對中小機構來說,稀缺的核心資源還是好的師資教研和技術運營。

那麼,線下機構有沒有可能也能用上全球優秀師資呢?

答案是可以的。現在很火的多學多問雙師課堂,就是在線上輸出優秀師資,為線下校區所用,而本地化運營則由校區自己來做。

在看清行業趨勢後,我決定加入雙師課堂

也就是說,大機構輸出“教學明星”和“教學系統”,中小機構培養高質量的輔導老師和本地招生運營團隊,大家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而那些反應較慢,不能參與到“教培行業產業鏈”重構的中小機構,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雙師解決了傳統課堂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難保證,老師難招難留難培養的問題,解決了網課沒學習氛圍、家長陪護成本高的問題,幫機構實現的快速得複製。從目前來看,雙師會是未來的主流學習模式之一。

至於互動,其實科技帶來的互動體驗遠比傳統課堂好很多,答題器、紅包雨、班級PK、筆記上牆等等。

筆者瞭解到,地面科技戰的打法是相當有效的,今年接入多學多問雙師之後的合作機構,續費率平均達到80%,不少校區在95%以上,C端課程續報率平均達到75%。

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嘗試雙師教學,而孩子上過多學多問雙師課,再去接觸傳統課,猶如用慣了智能機再去用功能機,這應該也是雙師續班率高的一個原因。

從數據來看,筆者判斷,未來三到五年,雙師教學模式將成為各個機構的標配之一。

最後,筆者想說,當在線教育新趨勢到來之時,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拋棄“別人都不行,就我行”的固定型思維,不然就是今天看不起,明天跟不上了。擺正心態,捋清楚自身的優劣勢,並且想辦法強化優勢、彌補弱勢,這樣你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活下來。

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多學多問雙師課堂,在賦能中小機構的路上已加速奔跑。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用戰略分析模型能重新審視自己機構的業務,仔細思考應對策略,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祝願各位校長,在下半年事業蒸蒸日上,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