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25夜:飛花楊絮惹禍端

飛花楊絮惹禍端

文/雲中秋雁


“未若柳絮因風起”,暮春時分,又到了柳絮楊絮紛飛的季節,似雪非雪,隨風飛舞,漫山遍野都是它的身影。

“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在蘇軾《蝶戀花·春景》的筆下,柳絮楊絮是寂寞、浪漫。“三月盡是白頭日,與春老別更依依”,白居易的《柳絮》是傷懷別緒。很多時候, 柳絮也是無奈。“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在唐代詩人雍裕之的筆下則是無盡的煩惱。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25夜:飛花楊絮惹禍端

飛絮是楊樹、柳樹的種子,上有白色絨毛,輕盈、易飛。我所在的村部深處乾涸老河道,周圍是一片空地,盡是楊樹林,是楊絮的重災區。即便關上門窗,還是有飛絮從門縫裡鑽進來,或者是簇擁成一團倚在門邊,在開門的瞬間,打著旋撲進屋裡,讓你防不勝防。

春夏之交,春旱,天乾物燥,飛絮聚集在田間、路邊、池塘、草叢,低窪處往往聚集成團、成片,厚厚的一層,如積雪一般,往往也是最危險的火源。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25夜:飛花楊絮惹禍端

近年來,經常有楊絮火患的媒體報道。據消防專業人員介紹,野外楊絮著火,有著起火快、蔓延迅速、面積大、危險性高等特點,類似於汽油著火,必須高度重視、警鐘長鳴。以至於,很多植物專家多次提出給楊樹、柳樹“絕育”的建議。

不幸的是,就在我的眼前,這一週竟然經歷了兩次楊絮著火事件,還當了一回撲火隊員。前天下午,剛出辦公室門,門前廣場打籃球的幾個孩子,喘著氣跑過來說,前邊山坡下著火了。一定是楊絮惹的禍,火場呈點裝分佈,火苗有一米多高,濃煙滾滾。

村長、彥飛、棟源等人應聲而出,拿撲火工具、掂水桶,直奔火場。綁著鋼絲條、皮條的大掃帚,就是撲火工具,雖然原始,卻是管用,可以把火源打散、撲滅。雖然只有200米距離,但我們趕到時,火場已經直撲20餘米高的坡頂,火場蔓延幅寬約有五、六十米,落葉、枯草、飛絮依次被點燃,火勢愈來愈大,甚是危險,好多群眾已經在坡上、坡下滅火了。

彥飛年輕,快步跑到坡頂,和坡上的群眾從兩側截著火頭,我和村長等人在下邊和兩側,棟源帶著幾個學生,提著水桶到處撲火。我用的是鋼絲條掃帚,對著火頭直接撲打,很是有效,約有10分鐘左右,火勢被控制,只剩下點狀火苗,坡上的麥地裡,也有不少著火點,遠離主火場,肯定也是飛絮點燃的,不少麥穗、麥苗被燒焦了,很是可惜。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25夜:飛花楊絮惹禍端

從坡上下來,大家都是滿身的煙火味,一臉狼狽相,汗水淋漓,都成了花臉,“徐書記,你成了救火書記了!”一個熟悉的群眾看著我的模樣忍不住打趣地說。

“安全無小事,飛絮易著火,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從黨員到幹部都必須做好宣傳、督導,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當天晚上9點的全體黨員、村組幹部會上,在傳達學習4月23日市委17號文件專題會議精神時,我再次強調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回味起下午的滅火場景,還是心有餘悸,萬一不能撲滅火場,真是難以估量其災難性後果,坡上麥田一旦大面積起火,必然依然楊樹林,山風、火勢相互借力,有可能從河道蔓延整個村子、山溝!


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千零一夜——第25夜:飛花楊絮惹禍端

端起茶杯喝口茶、平息一下情緒的瞬間,忽然感到手心裡隱隱灼痛,原來是中指手掌附近打了兩個水泡,再一次加深了我對飛絮惹禍的深深記憶!


快來一場春雨吧,飛絮也該“入土為安”了,這惹禍的飛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