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詩感受岑參的“皮”,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提到岑參,很多人腦子裡第一反應大概都是這兩句詩。

關於岑參,我們知道他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曾兩度出塞,寫過不少邊塞詩作。在他的這些詩篇裡,有塞外的奇異風光,“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有邊關行軍環境的艱險奇絕,“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還有對故鄉人的思念,“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一首小詩感受岑參的“皮”,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大漠風光

這些詩,為我們勾勒出一個邊塞“鐵血硬漢”的形象。而岑參也確實早就立下想要建功立業、封侯千里的壯志,他在《銀山磧西館》裡寫:“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在送別李副使詩寫道:“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這些詩句都很能看出其豪情壯志。

而在這“硬漢”形象之外,岑參其實也很“皮”。從他一首寫賣酒老翁的詩裡,我們來品一品岑參的幽默詼諧。詩僅四句,語言淺顯易懂,讀來令人會心一笑。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一首小詩感受岑參的“皮”,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公元749年,岑參第一次出塞,任安西節度使掌書記。兩年後,高仙芝調任河西節度使,岑參跟著他一道來到涼州城中。此時,春光正初臨人間,他看到酒家門口有老者賣酒,便寫這首小詩。

他說,一位老人家七十歲了還在客棧門口賣酒,大大小小的酒壺酒甕擺滿了酒家門口。這是一個很“生活”的畫面。見慣了邊塞環境的艱苦,看到老百姓能夠安安穩穩地生活,也算是一種幸福了吧。

這兩句平鋪直敘地道來,也不難讓人想到,詩人接著就要找老人買酒了。果真如此,但卻也出人意料,他沒有老老實實地掏出錢來。抬頭一看,路旁邊的榆樹已經掛滿了榆莢。他說,你看這一串串的榆莢多麼像銅錢呀,我將它們摘下來買酒您看可以嗎?

一首小詩感受岑參的“皮”,讀完令人會心一笑

這就真的很“皮”了,也讓人感到詩人的詼諧。然則後續如何,卻是擱筆不寫了。

春天裡百花盛開,榆莢相當不起眼,它出現在詩裡,常常與其他不起眼的花兒一起出現,韓愈寫“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白居易寫“薺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曹雪芹也有寫“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岑參此詩,卻是很巧妙地抓住了榆莢的特點,將榆莢單獨寫入詩中,令人印象深刻。他將千年前一個生活小景永恆地植入詩中,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依然能讀到當年涼州城裡的春天與生機。

記得,邊塞詩人岑參的筆下,不只有“千樹萬樹梨花開”,也有“道傍榆莢巧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