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降噪技術的應用

助聽技術說到底解決可懂度是位的,而支撐可懂度至可靠的前提卻是聽障們自己的語音分辨率,現在的高端助聽器推出的自適應數字降噪、寬頻動態壓縮、頻譜提升、語音增強等等技術,也就是在降噪與提高語音可懂度之間取得“折衷”,助聽驗配活動就是通過驗配師將這些技術淋漓盡致地得到發揮,這些技術的應用和至終驗配效果的差異有什麼關聯因素呢?

一、對噪音和降噪技術的認識

噪音一般是指不舒服的聽覺刺激,噪音是非週期性的聲音振動,它的音波波形不規則,聽起來感到刺耳。再深入一步說,凡是妨礙人們學習、工作和休息並使人產生不舒適感覺的聲音,都叫噪音,同樣也包括流水聲、敲擊聲、沙沙聲,機械聲等具有規則波形的噪音。

現在的降噪技術對具有規則振幅波形的噪音,能夠主動偵測加以抑制,如果噪音和語言處於同一頻率,抑制噪音帶來的副作用是什麼呢?再比如對不規則振幅波形噪音採用的整體壓縮,以取得聆聽的舒適度,那麼舒適度解決了,可懂度呢?從這裡可以看出“折衷”是處於這對矛盾的兩個對立面。

二、對聽覺神經系統和分辨率的認識

生物的聽覺包括人類聽覺神經系統,是至今為止尚未攻克的難題,現今的智能、仿生也只能在部分功能上加以模仿。因為由人類與生俱來的思維和聽覺神經系統支撐的能排除一定聲壓級干擾的分辨能力,一旦受損是很難再恢復的(這個定論不包括治療期內的突聾),保護殘餘聽力的重要性已被大多數聽友所接受,而保持語音分辨率具有實現前者目標的核心意義。鼓勵儘快使用助聽器就是為了保持對腦幹的持續刺激,讓腦幹中樞對語言的分辨增強記憶延緩退化。

所以聽友在推薦助聽器機型時不能僅看平均聽損就下結論,為什麼同樣的聽損程度聽損曲線會有不同的助聽結果,言語識別力程度是個極其重要的參考依據。網上諮詢時不綜合判斷聽損時間、原因、聽損類型、過往佩機史、言語識別力等因素,對尋求諮詢預期的聽障也是不嚴謹的。當然從諮詢發帖中也可以部分發現,這些情況驗配師在配(售)前預估時都會充分考慮,我們聽友們對此也應該有所領悟。

助聽器降噪技術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