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陝北插隊落戶時,兩個雞蛋差點要了他的命


看了這個標題,讀者朋友們一定會覺得這個標題有點另類或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個標題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內容。

本文的主人翁孫小北是北京六八屆初中畢業生,他曾經在陝北的梁家壩大隊插隊落戶四年,後來被招聘到縣上做了一名文教幹部,才算離開了梁家壩大隊。


當年在陝北插隊落戶時,兩個雞蛋差點要了他的命


一九六九年的秋後,孫小北和六名北京知青乘坐知青專列來到了陝北的梁家壩大隊,他們是被分派到這個窮山溝來插隊落戶的。孫小北原本春天就來陝北插隊落戶的,因他在插隊前的幾天裡學騎自行車時不慎摔斷了手臂,半年後等他的手臂完全康復後,才離開北京來到了陝北。

陝北的秋後已經沒有要緊的農活了,茫茫的原野已是一片荒涼,只有川地裡那一片片新出來的麥苗,才讓人們看到了一絲生機。

當時來梁家壩大隊插隊落戶的這七名北京知青都是男生,數孫小北的年齡最大,他十七歲,其他五名知青十六歲,還有一名不到十六歲的孩子。因為梁家壩大隊春天來的九名知青被安排在了一隊,孫小北他們七人就被安排在了二隊。

二隊隊部原本有一孔閒窯,因那孔土窯常年無人居住,窯裡的土炕和灶臺都塌了,門窗也都破損了,馬上維修不趕趟,二隊隊長梁吉順就讓這七名知青住在了他大哥家的那孔閒窯裡,讓他大嫂為知青們做飯,一天給記六分工(正常婦女工是七分工),碗筷等生活用品都是梁隊長為知青們操辦的。

秋收結束後隊裡的糧食扣除公糧,其餘的都分給了社員們,孫小北他們分不到新糧,只能吃從公社糧站領回的國庫供應糧。好在秋後家家都有儲存的秋菜,知青們可以花錢買社員們家多餘的白菜蘿蔔,也有的社員給知青們送一些白菜蘿蔔啥的,他們一天能吃上一頓青菜。

陝北農民的生活雖苦,可孫小北他們也苦不到哪去,最起碼他們淨面的玉米麵饃能吃飽肚子,每人還有少量的菜油和白麵,一個月能吃一頓白麵蒸饃或白麵烙餅,比起當地農民的生活,他們已經很不錯了。秋收後家家雖然都分了新糧,可社員們還照樣吃菜饃菜粥,不然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口糧就會斷頓,平時就得摻野菜節省糧食。

孫小北他們安頓好了生活,隊長就叫他們跟社員們一起出山勞動了。秋收後的田間已沒有什麼要緊的農活了,隊長抽幾個會使喚牲口的社員去犁地耙地,其他社員刨挖一下地頭,開墾一些荒地,歲數大的社員就去麥田給小麥鬆土保墒。秋收後的農活雖然很輕鬆,可孫小北他們跟社員們刨挖地頭,一天下來也累得夠嗆,雙手都磨起了水泡,收工後回到土窯裡就都倒在了土炕上,吃飯都叫不起來。

梁隊長的大嫂看北京知青都累壞了,手上還磨起了水泡,就告訴他們勞動要領:“刨地的時候雙手要握緊钁把,儘量減少摩擦,剛參加勞動不要太著急,要耐住性子慢慢適應,等過一陣也就習慣了。”梁隊長的大嫂是一個很熱情很隨和的人,她知道北京娃娃冷不丁離開爹孃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插隊落戶,一定會想念父母,她對知青們非常關心,儘量換著樣給知青們做好吃的。攤煎餅雖然很麻煩,她看知青們都願意吃煎餅,就天天早起推磨糊,給知青們攤煎餅吃。

看梁隊長的大嫂這麼關心疼愛人,孫小北他們都很感動,大家都管梁隊長的大嫂叫大媽。孫小北看梁大媽這麼辛苦,他就把自己從北京帶來的桃酥和火腿腸送給了梁大媽一些,還把僅有的兩個午餐肉罐頭給了梁大媽一個。看著從沒見過的午餐肉罐頭和香腸,梁大媽高興地都流淚了。

梁大媽的男人(丈夫)也就是梁隊長的大哥,他叫梁吉平,當時37歲,知青們都叫他梁大叔。梁大叔家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子,16歲,叫梁秋靈,已經成了一名社員。二的是男子,13歲,叫梁秋實,因為學校還處於停課狀態,梁秋實還天天呆在家裡。

孫小北看梁秋實天天呆在家無所事事,就把從北京帶來的故事書給他看,還把自己那本新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給他看,梁秋實雖然有很多字不認得,但他喜歡看書,不認識的字還主動去問孫小北,慢慢地,孫小北和梁秋實成了好兄弟,梁秋實一口一個小北哥,叫的別提有多親切了。梁秋靈雖然沒念幾年書,可她也愛學習,愛讀書,時常跟孫小北和其他知青借書看,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意思,就問孫小北。


當年在陝北插隊落戶時,兩個雞蛋差點要了他的命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轉眼就到了第二年的六月初,春耕春播結束後,農忙暫時告一段落。來梁家壩大隊插隊落戶半年多了,知青們一日三餐就是一點鹹菜或酸菜,除了過年時吃過兩頓肉,平時連肉都沒見過。十七八歲的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先不說營養需要,他們也饞嘴呀。

那天上午做飯的時候,梁大媽把她家僅有的幾個雞蛋給知青們拿來了,原本打算煮熟了給知青們吃,可一共就六個雞蛋,七個人咋分啊?梁大媽只好炒了四個雞蛋,讓大家一塊吃。剩下的兩個雞蛋煮熟了,她想給孫小北開個小灶,畢竟這孩子對她家最親,還經常教她家秋實和秋靈學習。

等知青們都吃完飯,梁大媽把孫小北叫到她們居住的那孔土窯,把兩個扒了皮的煮雞蛋遞給孫小北,讓他趕緊吃下。孫小北本想自己吃一個雞蛋,另一個留給秋實弟弟吃。梁大媽小聲說道:“有秋實的,你快吃下,讓別的知青們看到就不好了。”看梁大媽讓自己趕緊吃,她還一個勁往窯外看,生怕外人看到。孫小北趕緊吞下一個雞蛋,又把第二個塞到了嘴裡。

就在這時,梁吉平突然走進窯來,孫小北一緊張,雞蛋竟卡在喉嚨裡,上不來也下不去,噎得孫小北直翻白眼。看到這一幕,梁大媽嚇壞了,她急忙喊梁吉平:“秋靈她爸,你快過來,小北讓雞蛋給噎住了,快、快點。”梁大媽一邊喊一邊給孫小北捋胸口。

梁吉平跑過來,照著孫小北的後背就是一拳,只聽孫小北哎呀一聲,噎在喉嚨的雞蛋立馬嚥了下去,孫小北長吁了一口氣,一屁股蹲在了地上,臉色刷白。

1971年的秋天,梁家壩大隊得到了一個徵兵名額,孫小北很想去應徵入伍,可看到其他知青渴望的眼神和梁秋靈姐弟戀挽留的願望,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把當兵入伍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兩年後,孫小北寫了入黨申請書,公社書記看孫小北寫的字很漂亮,就點名把他調到了公社,當了一名文書,批准他成為預備黨員。沒多久,縣委書記又看上了孫小北,把他調到了縣裡,孫小北成了一名文教幹部。

1975年春天,孫小北和梁秋靈結婚了,他說當初放棄當兵入伍,就是因為梁秋靈,他從心裡喜歡這個不善言辭但善良又勤勞的陝北女子。自從見到梁秋靈的那一刻,他就有了一輩子紮根陝北的打算。結婚後的第二年,梁秋靈被招進縣供銷社當了一名售貨員,據說是特殊照顧,不然的話,一個農村女子是很難被招工的。


當年在陝北插隊落戶時,兩個雞蛋差點要了他的命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孫小北兩口子雖然都在縣裡工作,可他們沒忘了梁家壩大隊的鄉親們,當初為了能讓鄉親們點上電燈,孫小北費了很大周折,他還拿出半年的工資給梁吉順隊長的媳婦治好了腿疼病。直到從教育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孫小北才帶著婆姨回到了北京,和兒女們一起生活了。

時隔這麼多年,每當說起當年在陝北插隊落戶時被雞蛋噎住的事情,孫小北還心有餘悸,他說多虧了老丈人(當初的房東大叔)背後那一拳,不然他早就一命嗚呼了。


作者:草根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