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531工程”是當時我國建設的最大的火炮生產基地。

太行山一路逶迤至濟源市,山勢更加險要。這裡是傳說中的愚公故里王屋山,王屋山的主峰,溝壑縱橫、懸崖絕壁,山高水長,水資源豐富。濟源是河南省轄市,北部是巍峨太行山脈,東南部就是華北大平原,西南部就是著名的小浪底黃河大峽谷。這裡又是劉鄧大軍千里躍入大別山的進軍路線,抗日前線、革命老區,當地老百姓覺悟極高。

“五三一工程”的選址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五三一工程”選址由時任總後勤部部長邱會作親自乘坐直升飛機前來視察後決定的。五三一工程就選址在南太行山的南側,黃河以北,王屋山下的萬山叢中。具體的地域,東起孟州市的北部丘陵。中部是濟源市的西南部山區,幾乎佔據濟源市一半的行政區,也是五三一工程的主體所在區域。西部是洛陽市吉利區的部分地區,也就是黃河小浪底北側地區。東西跨度近100公里,南北寬度近50公里,橫跨孟州、洛陽、濟源三市,整個地域近5000平方公里。

1970年代初,據說,為了對“五三一工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國家決定在“五三一工程”的範圍之內成立一個地級市,命名“河濱市”,其意義為“黃河之濱”。後因九一三事件發生,“五三一工程”迅速解體、工程緩建,“河濱市”也成了一紙空文,不了了之。

後來,河南省決定在“五三一工程”範圍之內再成立“濟源工區”,和地市平級,下設各級管理機構,這足以證明河南省對“五三一工程”重視,也證明了“五三一工程”重要地位。

當聽說有大型國防三線廠要在濟源建設時,當地老百姓歡聲雀躍、鳴放鞭炮、敲鑼打鼓、夾道歡迎建設大軍。1970年,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五三一工程”會戰打響了!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五三一工程”的結局

“五三一工程”下轄各個單位簡介:

“五三一工程”初設共有:一個大修廠、一個水泥廠、一個印刷廠、一個擁有500個床位的大型醫院:“五三一工程”總醫院、一個總儲備庫。

“五三一工程”下轄十三個分指揮部(簡稱分部),分別為:

“五三一工程第一分指揮部”,簡稱“五三一工程一分部”,代號“5147廠”,第二廠名:“長征機械廠”;

“五三一工程第二分指揮部”簡稱“五三一工程二分部”;

“五三一工程第三分指揮部”簡稱“五三一工程三分部”;

“五三一工程第四分指揮部”簡稱“五三一工程四分部”,代號5127廠,第二廠名:“興華機械廠”;

以此類推,至“五三一工程十三分部”。

“五三一工程”下轄各單位

“五三一工程總指揮部”簡稱“五三一總部”設在濟源市西郊裡八莊。

1、“五三一工程一分部”位於濟源市虎嶺河谷地帶。是“五三一工程”中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分部。也是“五三一工程”的龍頭老大哥。“五三一工程一分部”東起濟源市承留鎮張莊村,西至王屋山下虎嶺村。

“五三一工程一分部”改為新長征鋼廠,後來與“五三一工程四分部”合併,更名中原特殊鋼廠;2010年6月,中原特鋼成為擁有數千職工的一家上市公司,是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大型骨幹企業。

2、“五三一工程二分部”位於濟源九里溝峽谷前段,“五三一工程三分部”位於濟源九里溝峽谷後段。

二、三分部同處一個九里溝大峽谷,屬於姊妹花、並蒂蓮分部。這兩個分部,基建部分已經全部建設完成,人造排洪河道已經建成使用、鐵路專用線已經通車、公路、電源、通訊全部貫通。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服務區、已經全部建成。可惜的是這兩個分部也已被迫下馬。全部人馬搬遷到鄭州,成立了河南省政法學院。

“五三一工程”二、三分部下馬之後,中共中央第二政法幹校搬到此處,該地區處於九里溝風景區,風景優美、空氣新鮮,中央的老幹部們來此學習休養,應該是很不錯的。後來因為地域偏僻、文化落後、生活貧乏,中共中央第二政法幹校終於搬離此地。

後來河南省在此成立河南省第四監獄,看中的就是這裡的地理偏僻、遠離人群。二、三分部九里溝大峽谷的背後就是巍巍太行,兩側是懸崖絕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罪犯關押到此地,可謂固若金湯、萬無一失。可由於太偏僻了,一旦罪犯逃跑進入巍巍太行,事態嚴重、後果不堪設想。最終,河南省第四監獄也離開了這塊充滿心酸的土地。

現在,原“五三一工程”二、三分部的地界,所到之處,一片荒蕪淒涼。鐵路專用線沒有鋼軌,只有路基。人造排洪河道兩側,比足球場還要大的廠房成了老百姓的牛圈,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牛圈。大量的生活區設施和生產區、辦公區成了鬼城,當地老百姓不住,害怕鬧鬼。還是濟源市政府有辦法,將二、三分部所在的九里溝大峽谷,開發成了濟源市九里溝風景區。

整個二、三分部好像戰後的平壤,一片廢墟。“五三一工程”二、三分部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和記憶,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3、“五三一工程四分部”位於濟源蟒河上游峽谷。從濟源市沿著豫晉高速向西前進,過了“五三一工程總指揮部”所在地李八莊,有一醒目的地標:新愚公渡槽。過了渡槽就是“五三一工程四分部”的轄區了。從這裡到最北端的南莊嶺,就是“五三一工程四分部”的生活區、服務區、商業區、生產區、辦公區所在地。“五三一工程四分部”像一條巨蟒,蜿蜒曲折盤踞在近15公里的深山峽谷裡。近萬名職工家屬至今還堅守在這裡,為祖國的國防軍工事業堅守工作、繁衍生息。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4、“五三一工程六分部”和“五三一工程七分部”這兩個分部均坐落在王屋山主峰天壇山之下,著名的我國四大名硯之一“天壇硯”就產於此地,愚公廟也在坐落此地,屬於濟源市王屋鄉的轄區。

六、七分部沿著下冶河大峽谷依次而建。現在還能看到當年的建築遺存。

5、“五三一工程八分部”位於濟源市南部丘陵地區,五、八分部和六、七分部一樣,屬於姊妹花分部,緊密相連。

到了80年代,五、六、七、八四個分部合為一體,在濟源市南部丘陵地區成立了“五三一工程冶金專科學校”,校長就是當年“五三一工程一分部”苗政委。在河南中專界排行老大,後因種種原因,該校整體搬遷至南陽市。這一搬,可給濟源南部丘陵地區造成了永久性的經濟打擊,該地區從此失去了電力、沒有了道路,經濟一蹶不振,老百姓叫苦連天。這一搬,給“五三一工程冶金專科學校”帶來轉機,“五三一工程”五、六、七、八分部的留守人員從此走出了山溝,來到了中原重鎮南陽市。現在該校已升級為大學本科,成為南陽重點院校。

6、“五三一工程九分部”至“五三一工程十三分部”,這五個分部從河南省孟州市北端的丘陵地區向西延伸至洛陽吉利區黃河小浪底北側,依次而建。東西長約100公里。

其中“五三一工程十三分部”也叫靶場,是“五三一工程”中唯一沒有山地的分部,它建設在黃河灘上,面積很大,一眼望不到邊。“五三一工程”的最終產品——各種重火炮,將在這裡做破壞性試射,以保證質量。

7、“五三一工程十一分部”是“五三一工程”的炮彈引信廠,援建單位是西安“東方機械廠”。西安“東方機械廠”是當時五機部的頂樑柱。西安“東方機械廠”、“黃河機械廠”、、“崑崙機械廠”和“秦川機械廠”號稱西安兵工四傑,兵工之最,盤踞著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廣大城區。當年出了西安市和平門向東過了“西安交通大學”,就是“東方”、“黃河”、“崑崙”、“秦川”的地盤,規模之大,令人驚歎!

“五三一工程十一分部”得益於西安東方機械廠的大力援助,如虎添翼,迅猛發展起來,是後邊幾個分部中建設速度最快的分部。

“五三一工程十一分部”位於當時的焦枝鐵路黃河鐵路大橋的西側第一條山溝裡,現在距小浪底水庫大壩僅僅1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隱蔽。由於緊靠黃河,山溝寬闊,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物資便宜,便於建廠。不到一年的時間了,已經建成了幾十棟生產、生活大樓。

西安“東方機械廠”的援建大軍來到此地,可高興壞了,這裡的物資極其豐富,十分便宜。當年,一隻母雞1.5元,一隻公雞2元,大肉0.47元一斤,雞蛋4分一隻,大家天天改善生活,樂不思蜀,忘記了大城市西安,忘記了這裡是偏僻的山溝。

後來由於工程下馬,“五三一工程十一分部”也迅速解體,全體人馬撤回西安,幾十棟建築散落在黃河北岸的溝溝壑壑,這座“五三一工程”最大的,也可以說是全國最大的引信廠從此消聲遺蹟。

現在的那些年小鎮、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已經在531的部分廢墟上崛起,煥發出文化旅遊業態青春的生命力!

那些年小鎮,“531工程”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