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醫院尿蛋白+,那個醫院測又沒了,尿蛋白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腎內科的那些事兒


我是學中醫的對西醫不太懂。但是你說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人體也是一個秘,在二千年的時候,我膈壁門市的一個售貨員。感覺腹部疼,到醫院去檢查,醫生說要馬上住院,這是膽膿腫。沒得錢在身上就沒住院,就在藥店、買了一瓶,黃連素片吃。第二天,就不痛了。老婆不放心,又把他弄去檢查,就檢查不出來了。就徹底好了。人體真的很神奇,我每天要吃很多東西,有時10天至15天才拉一次便,也不結燥,但也不多。腹部也不脹,還是感覺餓人。就是不知道,我吃的東西在那去了?我每天就是要打,三個小時的雙盤座。


胡代泉


蛋白尿“+”,是指尿常規檢查,尿中檢測出蛋白質的一種異常結果。也是尿蛋白定性檢測為陽性的一個表現。如果結果是“—”,就是尿蛋白定性檢測為陰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醫院化驗尿蛋白+,而另一個醫院化驗又沒有了?那是因為尿蛋白的來源有很多,首先我們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及病理性蛋白尿。按照部位不同,分為腎小球性蛋白尿和腎小管性蛋白尿。還有一種叫溢出性蛋白尿等等。

生理性蛋白尿常常見於發熱以後、運動以後、暴飲暴食以後,還有一些特殊體位等等。我們叫體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則見於各種各樣的腎臟疾病。

所以,在我們去醫院化驗尿液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上述發熱、運動、暴飲暴食等等。

尿蛋白定性檢測,臨床上有六個描述,分別為—、+—、+、++、+++、++++。表示為尿蛋白的濃度從陰性到逐漸升高達最高濃度的四個加號。而影響尿蛋白的濃度,一方面與腎臟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另一方面與我們的飲水量有關。也就是說,如果病人一天的飲水量比較大,尿蛋白就會被稀釋,化驗的結果就很好甚至是陰性。如果病人這一天飲水量少,尿蛋白就會被濃縮,化驗結果就很差。

一個“+”的蛋白尿,相對是尿裡面的蛋白濃度比較低。如果是在運動後、感冒發熱以後、暴飲暴食後或者勞累以後化驗為“+”蛋白尿,而平時正常狀態下化驗結果陰性,考慮為生理性蛋白尿。如果平時正常狀態下化驗結果為“+”,這一天飲水量比較大再化驗結果為正常範圍,仍然考慮為病理性蛋白尿。

因此,為了準確起見,化驗小便時,應該是在正常情況下,取晨尿,也就是起床後的第一次小便。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只要發現了蛋白尿,我建議需要進一步檢查。

比如24小時尿蛋白總量,比如尿蛋白肌酐比值測定,比如尿蛋白電泳檢查,比如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正常情況下,24小時尿蛋白總量<150mg>

尿蛋白/肌酐比值,也是觀測尿蛋白定量的一種方法。它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關係比較密切。臨床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留取標本時通常比較繁瑣,而且結果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影響檢測結果。查隨機尿的尿蛋白/肌酐比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替代24小時尿蛋白定量。

若尿常規檢測陰性,也可以用特定的,更為敏感的方法檢測出尿中有沒有過多的白蛋白,如果微量白蛋白>30mg/24h,則稱為微量白尿蛋白。

如果確實檢測發現有蛋白尿,我們需要做尿蛋白電泳檢查,以區分是選擇性蛋白尿還是非選擇性蛋白尿。非選擇性蛋白尿也叫混合性蛋白尿,有較強的臨床意義。

由此可見,臨床上,檢測蛋白尿的方法,一般有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總量,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尿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電泳等五種方法。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討論。


腎病追蹤


應該這樣問更合理:

為什麼這個醫院尿蛋白+,那個醫院測又沒了?

或者:這個醫院尿蛋白+,那個醫院測又沒了,為什麼?

而提問者的問題突然跑到尿蛋白的檢測方法上去了。

一、尿蛋白的檢測方法,就有兩種:尿蛋白定性檢測和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測。

1、定性檢測是收集早上的第一次小便的中段尿送檢。

2、定量檢測需要把從頭天早上到第二天早上點對點24小時內的尿液全部收集起來,記錄總尿量,混勻後取少量送檢。

二、為什麼檢測結果不一樣:

這時臨床中常遇到的情況之一,

還有遇到的情況之二:就是同一家醫院的兩次檢測的結果也是這樣(不一樣),即:這次蛋白1+,下次沒有;還有可能:這次是蛋白1+,另一次或2+,乃至3+或4+。

(一)、在同一家醫院的兩次檢查結果不一樣的:

1、假設醫院的化驗沒錯,就是說結果都是正確的,然後又推出如下的可能性(1)人沒有毛病,(2)人有毛病,至於什麼毛病先不管。

人沒毛病怎麼會有蛋白呢?

是的,沒毛病也會蛋白的,說明蛋白不是腎臟裡漏出來的,而是自身的汙染造成的。比如男性的前列腺液、精液;女性的陰道分泌物或外陰的分泌物。因為不會保證每次都有汙染物所以就會有的時候是陽性,有的時候是陰性,基於此,嚴格的留取尿液標本(取樣)的方法是:男性要排出一部分尿液後再留取(中段尿);女性的不能在經期留取,要在經期過後3天之後,而且要清洗外陰後留取中段尿,非經期也可直接留取中段尿,或清洗外陰後留取更準確。如果是這種情況,再留取一次中段尿,結果肯定是陰性。

人有毛病,那怎麼還會陰性呢?

有毛病也有輕有重,還有就是不同的毛病引起的。就是說,即使有毛病,也不是每時每刻排除的蛋白的量是恆定不變的,也有量多和量少的時候,量稍微多一點就1+,稍微少一點就陰性了。如果量很多,不論那次肯定都會是陽性,只不過有時候是1+,有時候多至4+。這時候要進一步查找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可以說尿液裡蛋白陽性不一定一定是腎臟的疾病引起的,還可以是前列腺或膀胱或尿道引起的。

可以推出,要麼是人員操作有誤,要麼是機器或試劑本身有誤。可以反覆多驗幾次來證實,或通過第三家醫院的化驗來證實。

(二)、在不同的醫院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可以推理出如下的可能性:

1、尿液裡肯定有蛋白,陰性的結果的醫院化驗不準,其原因有兩種可能性:a、人操作不正確;b、機器不準確,不論是試劑的問題還是程序的問題,還是其它問題都有可能。怎麼證明呢?正確取得同一次(尿液)樣本後,分送不同的醫院,或同時送第三家醫院!即使這樣送,也不敢保證第三家的一定是準確的。

2、尿液裡肯定沒有蛋白,就能推出,第一個醫院的化驗不準。證明方法同“(二)中的1”。

3、兩家醫院的化驗都準,那就是上面的“(一)”裡分析的那些可能性。這時通過正確取樣,反覆化驗來檢驗,或去第三家醫院進行驗證。驗證的最佳方法是用同一天同一次的尿液樣本分別送不同的醫院。

簡單說就是:要麼是兩家醫院的化驗結果都沒錯。要麼是其中的一家的化驗結果有錯。捎帶著分析了一下假設同一家醫院出現檢測結果不一致的原因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